類似現象,自有郵市以來,還是第一次,就連冰河低谷的2000年前后,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反常走勢。許多老郵民連呼看不懂,難道這郵市,真的東風無力,大勢已去了嗎?
9月郵市之“跌”,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分析困擾市場的這個“跌”字,結構很有意思,一是“失”,一是“足”,兩字組合到一起,因失足而下跌,真的既形象又生動。那么9月郵市這一“足”,究竟“失”在何處呢?理由多多,但歸根到底,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失”在資金之上。
現代經濟社會,資金是逐利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金自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資金,確實是萬萬不能的。郵市作為投機性非常強的市場,無論升跌,玩的就是資金。沒有資金,就沒有人氣,沒有人氣就沒有成交,沒有成交就沒有行情。這是自然而樸素的道理。
9月郵市資金去哪兒了?準確些說,9月資金不去郵市去哪兒了?
去股票市場,去基金市場了。
其實9月股市表現也不是太好,但即便不好,每天都有股票天天都高掛在漲停榜上。漲停就表明有10%的利潤,如果像ST金泰,連拉42個5%的漲停板,那又是一個什么暴富概念? 不僅僅如此,股市與郵市相比,有許多優越之處,郵市運作的專業性太強,圈外人輕易不敢淌這深水。而股市,只要對其中三五只有所了解就足夠了;郵市變現能力太差,或進或出,都不便利操作。而股市,借助電腦,就可自如開展交易;最重要的,郵票收藏價值與上市公司業績,兩者未來預期不可相比,后者是多變的,成長的(或反之),其升值前景,自然更具誘惑力。
全民皆股,全民皆基,郵市還具備誘惑力嗎?
一個字,難。
因此,在9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指望郵市僅憑時間窗口走出一撥向上行情,只能是一句空話。
9月郵市之“跌”,也是必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