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行情自2007年被確認反轉行情以后,筆者就很少光顧郵壇,也根本不去理會郵市的一時漲跌,自己該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也就很少動筆寫文章。記得剛進入郵壇的時候,筆者在論壇寫過不少樹立郵市信心的文章,是否有些投資者從中受益,筆者不敢枉加評論,不過,筆者覺得既然郵市大勢已經來臨,也就沒有必要再啰嗦什么,不想浪費郵壇的資源,也就開始緘口不談。這點,確實比不上美美、黃興躍、東方鶴、上善若水、郭新期、藍色、天地人和、周公護航、焦義智、上海老潘、潤土、古塔等一大批郵評人士(還有很多精英沒有寫進來,見諒!),他們一直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在郵壇呼喊著,撐起了郵市論壇的天空,為郵市的崛起,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郵市的行情走到今天,沒有達到理想或者預想的效果,是眾多投資者料所不及的,但是從郵市大盤來看,如果拿今天的行情與06年比較其底部抬高了許多,而且,基礎牢固,不可能再跌到以前的價位,更淡不上聳人聽聞的郵市“崩盤了”。
依筆者對郵市行情的判斷,目前郵市尚處微漲階段,離我們想像中的行情還有一個過程。早在去年上半年筆者在《論郵市投資持久戰》掘文中就對郵市大體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持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把郵市近十年來打折的“堆票”由大量囤積,到少量囤積分化。因為,郵市經歷近十年的超跌,郵市上出現大量的“堆票”,這一時期,郵票價格低廉,不用很大資金,就會購買許多廉價的籌碼,所以,在2006年春節之前進場的投資者相對擁有一定的低價籌碼。第二階段,微漲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隨著郵市政策的逐步明朗,許多郵人的回歸,投資額度增加,郵市籌碼進一步分散,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揚,郵市走出低谷,價格逐步抬高,實現郵票價值的回歸路。由于這一時期不僅要消化97年以前的郵品,而且,還要消化97年以后發行的各類郵品的總市值。筆者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如果按會員年冊郵品按150元/冊(筆者每年預訂),平均每套郵票按發行價格為1500萬套計算,那么,僅套票(含版票)、型張一年約22.5億元市值,從97年至2007年10年總市值應在220—250億元左右,假設集郵會員沉淀、打折消耗及郵政庫存按60%計算,那么,流通在市場上的總市值應在100億元左右,這還不包括:97年以前發行的各類郵品、港澳郵品、郵資片(封)、風光片及“短腿”郵品,要消化這么沉重盤子,不可能在一時之間立即取得成效,也不是少量資金就能推動得了的,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參入以及郵人信心的恢復,這一過程需要時間,盤面上的變化也只能體現出價格微漲,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三階段,賺錢效應階段。當郵市郵品消化到一定程度,各類郵品價格平均出現1—2倍的漲幅,電視、國內主要報紙開始大力宣傳中國第二大投資市場,宣傳郵市投資比其它投資風險小,投資回報高,比存銀行劃算,利潤高多了,將會吸引更多的社會游資投入到集郵市場,這一時期,郵品的價格將會出現穩步上升,調整的機會較小,感覺是只要不買郵品,郵品價格就會上漲,一賣就很難追回來,形成今天投資明天就會看得到收益的局面。第四階段,解套階段。郵市上有人說:解套方有大行情。1997年、2001年許多人被套牢的投資者,一但知道所投資的郵品現在已經解套,少數人可能會賣出手上的郵品,估計會大多數人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因為,此時已經沒有風險概念,賺錢和從眾心里,也可能會其再到郵市來賻一賻,帶來更旁大的資金進駐郵市。第五階段,大行情階段。當這個行情來的時候,郵市上就沒有那么多的浮籌了,價格將出現成倍的上揚,有時候,今天低價賣不出,明天要高于今天的價格賣出去了,而且,只要你到郵市上去,就會有人問:你有什么貨?而不現在你:要什么貸?這五個階段,前兩個階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后三個階段則相對時間比較短,充其量可能在半年完成。至于郵市會不會再會經歷97年4月份后跌得那么嚴重,則要取決郵政政策和國家的方針,也許郵市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長期穩步升值行情。
關于這五個階段,筆者只是妄意地猜想,會不會按這個步驟走,有待于今后市場來驗證,甚至有些人會以為筆者是天方夜談,根本不可能實現。信不信,全憑投資者個人的意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郵市有些不和諧因素制約著郵市前進步伐,至少是延緩了各個時期進程。一是悲觀論。這些人投資者沒有經歷過投資行為,看到郵市停滯不前,就認為郵市不可能再有行情了。二是惡意唱空論。郵市在經歷了十年低谷后,好不容易盼來了點人氣,自己曾經低價位進的籌碼,經過一年多的買賣,手上籌碼已經變現,眼見郵市行情要起局,在郵局又拿不到廉價貨源,又不愿意高于行價進倉,于是利用網絡平臺,大肆宣揚郵市“崩盤”論,進行惡意唱空,甚至是做空打壓,再低價吸籌,反復賺取差價。郵市要走出一波大行情,就必然要淘汰一部分不堅定的投資者以及那些看似成天泡在郵市,而又走不出郵市“迷宮”的部分郵商。要知道,在投資領域,真正賺到大錢是哪些什么都不懂,膽子大的新人,一天到晚在郵市摸爬滾打的人,就像進了“迷宮”一樣,感覺任何郵品都是好的,但又對任何郵品麻木不仁。如同一個老鴇養了一群美女,只知道賺錢,而沒有把美女當作“珍品”看待,更不會“憐香惜玉”,到是那些偶爾光顧的“多情嫖客”,不惜重金,挖掘出
“真金”來,才演繹出了許多讓人“斷氣回腸”的故事。因此,郵市只有淘汰一批信心不足的投資者,不斷地加入新人,才會舉起價格上漲的大旗,筆者以為,這一天不會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