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縮普,不得不說一個人:王仁亮,是他從蛛絲馬跡發現的,國家郵政局慣于不出來有個說法。盡管他現在身陷囹牢,但他對郵市的貢獻有目共睹。對縮普,他的貢獻更大,他在縮普初期的發掘和介紹,終于使縮普的身世露出冰山一角。
縮普(ZLP)系列是一個單獨的系列,雖然國家局把她篇入普通郵資片系列,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她以母片為載體,以背面和正面部分空白地方做廣告,并以省編號確認之。縮普既是母片、也是資料片,又是普片,集眾多名稱于一體。
為什么說她是珍郵?
存世量是關鍵!大家知道,縮普的發行量是2萬,是各印刷廠把2萬白片寄回給中國集郵總公司,部分作為資料片存檔,部分按特定的銷售方法銷售,部分首日實寄給了集郵愛好者,這就使得存世量每個品種都不一樣,據有心人考證,實寄部分少的也有1000枚,多的達到3000枚,這么少的量,每差1000枚,就是一個價格的巨大落差(這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得以體現)。只要郵票的收藏品特性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縮普的巨大價值發現就會水到渠成,現在市場已經在對縮普的版式特征進行研究,使單個品種的縮普有可能給四等分或是五等分,這些,都是傳統集郵領域的東西,也符合珍郵的發掘之路。
防偽怎么樣?
膠版印刷的明信片,其實在放大鏡下,網屏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現在的縮普,基本是以100片為成交單位,這種交易方式,使鑒定真假變得方便,如果有人說他有整包的,那也容易辨別(珍郵的流傳有序,將在另一節里談),每個縮普的整包外包裝,都有很特別的特點,很多是外地印刷廠寄中國集郵總公司的,有鮮明的郵路信息。而且最多是20包,現在每個品種的整包貨源,屈指可數。以后的成交習慣估計就是以單片或是十片交易。
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止是對版式區別的挖掘,也是加強防偽的一步,更是以后價格不斷上漲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