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福娃”片的投放量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料,致使盲目參與其中的投機炒作資金頓時灰飛煙滅,其損失是可想而知的;“福娃”片價格的連續(xù)暴跌,已經不是它自身的問題,而影響到了整個市場的基本運行,特別是對于2003年與2004年小版張的走勢產生了非常不利的抑制作用,嚴重地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資金的消散。
在“福娃”片上市初期的一段時間里,主要的運行態(tài)勢就是價格的大幅度飆升,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在一定程度上被調動起來了,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在高位大膽追進,對其期望值越來越高;對于近在咫尺的風險卻置若罔聞,這就為今后的連續(xù)下挫埋下了禍根。“福娃”片的價格之所以能夠不斷聚集人氣,一個最大的賣點就是其發(fā)行量只有10萬套;對于這個發(fā)行量,管理層在發(fā)行之前并沒有作出任伺承諾,而是某些人根據(jù)片上的流水編號所作出的某種猜測,屬于典型的斷章取義,是毫無投資參考價值的。但是,就是這個編造出來的謊言,在市場上卻有著較大的號召力,不少投資者經不起這種誘惑,毫不猶豫地以最快的速度沖了進去,并且是不斷地大幅度增持籌碼,直到消耗完自己的資金為止。筆者以為,對于有著較佳題材的新郵進行適度的運作是可以的,但是絕不能進行盲目的過度投機炒作,否則只會斷送自己的前程;在投資者根本沒有明確地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情況下,就肆無忌憚地投機炒作“福娃”片,如同在刀口上舔血。
在“福娃”片的價格沒有出現(xiàn)問題之前,2003年與 2004年小版張的買盤還是比較不錯的,“鼓浪嶼”、“崆峒山”等小版張正在向200元這個新的運行平臺發(fā)起沖擊,100元以上的品種也在增多;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福娃”片出了投資者預想不到的問題,導致資金嚴重流失,最終沒能如愿以償?shù)卣痉(wěn)腳跟,使市場處于一片“恐慌”之中,挫傷了投資者的基本積極性。由于2003年與2004年小版張在發(fā)行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而成為了本次行情最為有力的推動者,也就是說,本次行情的基本出發(fā)點或是方向是有著基本基礎的,而不是以往那種缺乏根基點的盲目炒作,是其價值在特定時間之內的一種深度挖掘。筆者以為,這種挖掘顯然是順應潮流運行趨勢的,只有這樣的挖掘不斷深入下去,才能將市場的吸引力穩(wěn)步提升,尤其是讓場外的投資者看到這個市場的獨特魅力。
2003年與2004年小版張在高位的滯漲或是回調整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制約了投資者進入或是再次進入市場的步伐,甚至是正在開始遠離這個風險遠遠大于收益的市場,因為“福娃”片的跳水走勢給那些盲目投機者或是首次進場的探路者當頭一棒,將有限的資金牢牢地鎖定,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灰溜溜地選擇放棄,市場上的人氣也就無從談起了。連市場上的中堅力量都是如此,更何況其它品種呢?盡管“吉祥物”小版張的價格沒有出現(xiàn)什么比較大的滑坡,但成交量的連續(xù)萎縮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像“會徽”小版張和“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這樣的奧運題材品種上。受此影響,曾經較為抗跌的“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價格從130元緩步下滑至100元,似乎已經從大家的記憶中抹去了;像“香港回歸十周年”小全張、“恭賀新禧”小全張、“建軍”小版張等原先的熱門品種更是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市場上調整的品種絕不僅僅限于2003年小版張,而是連一直乏人問津的紀念郵資片和尚無明顯起色的編年小型張也都毫不例外,使投資者感到非常的迷茫,處于無處藏身的地步。小型張雖然在盤中也出現(xiàn)過較大的買盤,但是價格的波動性畢竟十分有限,甚至是一條平行的直線,這就意味著買盤僅僅占據(jù)一點微不足道的力量,而拋盤隨時有可能大手筆地砸向依舊脆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