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中國大國形象日益確立之時,經濟飛速發展之際,通貨膨脹加劇之日,各行各業均以超越常規的速度迅猛發展,唯郵市雖浪花不斷,但與其它投資市場相比則幾乎沒有啥動靜。何也?官民爭利、商人內訌、投資者目光短淺使然。一個本可以大有作為的市場被各方搞成露天大賣場,各方如再不能統一思想,還是以那種急功近利的思維來運作,那么想從這個市場中撈取巨額財富的愿望恐怕也真的就是不能成真的夢想了。
近日細想,十分悲哀,不是對前途失望而是對與市場有關的各方失望,可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一哀郵政。中郵集團分離之后,本可以借助郵市升溫之火有一番大作為,無奈集團仍選中看來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劉安東做了掌門人,這是中國郵界之最大不幸耳。劉君上任,承諾的大話說了不少,但可圈可點的實事卻沒多少。作為集團老總,在擴大經營范圍方面劉某動了不少腦筋,有些甚至是歪腦筋,比如公司開發的高附加值郵品,但收效甚微。
郵市對中郵集團來說絕對是條大魚,無論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還是從自己的政績方面考量,這個市場能夠產生的巨大效益是這幫飯桶們想不到也不敢想的,公布一個銷毀清單就如此之難,你還能寄望他有大作為?我們都說十年低迷,積重難返,但當局想啟動這個市場可說小菜一碟,出一個郵票收購目錄甚至只說一句可按面值兌現即可,我堅信市場立馬就會炸鍋,其實你說收購也不會有人賣給你,郵商為求生計只會出更高價與你搶籌,有何值得擔憂呢?即便是有些貨回流給你也是正常,你自己賣出的東西就不能回收?要說以前是低價賣出那也是你內部的事啊。但這只能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這幫愚蠢、無能、膽小之輩是不會也不敢進行此類對自己有百益的嘗試的。
二哀郵商。
三哀郵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