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雖小系國脈 ( 楊昆侖) |
發布日期:2007-9-20 10:3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最近,罵郵政當局似乎成了一種時髦,論壇上五分只一的貼子看題目就知道是在拿郵政開罵,還有近一半的帖子其內容也在對郵政當局口誅筆伐,我相信郵政當局肯定有人看一塵網,也相信主要領導正在為此事而惱羞,難道這么多的罵聲代表不了民意嗎?你們是無動于衷還是亂了分寸,你們就是心里真的沒有老百姓,也不該沒有黨中央吧,如果真的有一天,數十萬郵民在網上聯名提議罷免當局領導班子,不知道你們還怎么收場。 我是一個集郵近30年的郵迷了,經歷了改革開放后郵市的每一次起起伏伏,新中國郵票的每一枚郵票圖案都印在我心里,每枚郵票的版別、發行量基本上也都記得差不多,隨便拿出一枚郵票,不看志號,我也能說出是哪年發行的。我從集信銷票開始,到后來的集方聯、集版票(可惜的是你們好幾年不讓預定),也集首日封、極限片,只要你們發行的東西,只要我能買得到,買的起,我都盡量收集。期間的苦辣酸甜大多數郵友是能體會到的,可郵政當局的掌權人你們體會不到,你們絕對體會不到一個集郵愛好者想買什么郵票而買不到的痛苦,體會不到身邊的郵友越來越少直至孤單一人的痛苦。你們不知道我想買一枚03小版也得去一次北京,光做火車和公共汽車就得12個小時還得花120元車費。我是老郵協會員了,可從沒有享受過一份會員郵品,02年定的極限片至今也沒給我。可我仍然癡心不改,從沒想過要放棄集郵。我理解郵人痛罵你們的那份心情,我甚至想寫一篇檄文來聲討你們。但我想還是給你們提些建議,也許會更好的促進我們集郵事業的發展,更能使當局和廣大的集郵愛好者和諧共進,達到雙贏。 建議一 傾聽郵人心聲,改革須用重典 近年來,電信、銀行等系統的改革都給本行業帶來了嶄新的面貌,成功之處無不是體恤民情、順應民意的結果。必須承認咱們郵政系統積陋已久,素質低下,改革必然會觸及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對那些多年來損害郵人利益的吸血鬼和損害郵政聲譽的蛀蟲,該查的查,該打的打,該殺的殺;對郵政系統一些與和諧社會格格不入的陳規陋習(比如特快專遞不許貼郵票)該換的換,該改的改。現在改革不流血了,難道還不能流點汗嗎?為何不找專家和百姓論證一下,從郵政長期利益看,到底用郵戳好還是用郵票好的呢? 建議二 堅信郵票這塊“蛋糕”,能夠做大做強 目前集郵業務在真個系統所占比例較小,且有逐漸萎縮的趨勢,這種局面是人為造成的,而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中國人口世界第一,十數億之重;古老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意識;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國民特有的投資理念;再加上奧運風暴的來臨,給中國郵市提供了世界上其它國家不可比擬的社會環境,也給中國郵市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相信郵政當局早已認識到了這些,并建立(或正在健全)了自己科學的,從評估到預測到實施的一整套完善的郵票經營體系。我們期待著郵政的大手筆。 建議三 恢復基層集郵組織刻不容緩 如果不建立廣泛的基層集郵協會,沒有遍布城鄉的集郵網點,沒有中小城市繁榮的郵票市場,我們的郵市頂多也不過是沒有基礎的高樓,蓋的越高倒的越快,單靠大戶和莊家哄起來的行情,會把郵市最后一滴血吸干。我們害怕短暫繁榮過后的滿目瘡痍。我們的郵政老總,您為此而不寒而栗嗎?您不會僥幸的認為幾年后更加蕭條的郵市也許早不是您的任期,也就自然與您毫不相干了吧? 建議四 肩負郵票復興的重任,義不容辭 中國集郵重振雄風,郵票市場繁榮昌盛,這是每個郵人的熱切期盼,也是郵政當局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歷史給你提供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也給你提供了空前絕后的大好機會,拿出你們的勇氣和智慧,就是失敗了200郵人也會給你們樹碑立傳;如果照舊縮者脖子裝傻充楞,你們聽到的就不只是恨鐵不成鋼的罵聲了,他們會把你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落個誤國誤民的下場。 郵票雖小系國脈,位卑未敢忘憂國。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