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行情還沒有實現明顯好轉,并且還時有調整與振蕩。所以我們廣大郵人還需耐心的等待,并要耐得住等待中的“寂寞”。“耐得住寂寞”的相反就是“難耐寂寞”。難耐寂寞,可以說是人的天性,雖然有些人在取得了豐富經驗后對寂寞的忍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能夠達到享受寂寞這個境界的人我相信仍屬少數。
在投資中,難耐寂寞往往也會成為提升經驗水平的障礙,投資者也十分容易因為難耐寂寞而蒙受巨大的損失。自今年5月30日以來的A股調整就是最近的一則實例,也就是所謂的“5·30”調整。最郁悶的非我的同事老張莫屬了:老張是在“5·30”的前一天—29日清倉的。過后來看,這是一個多么正確的舉動,但是,老張愣是在30日股指低開高走后又殺將回去,和許多股票投資者一起經歷了“5·30”這次慘痛的調整歷程。用老張自己的話來說,“還是沒能熬住,手里沒有股票就是難受!”無需諱言,老張應該是難耐寂寞的典型。許多郵票投資者可能也是如此,一旦手頭上的資金略微多了些就渾身難受,非要買點什么才好,更不用提一段時間“空倉”了。不信,您可以問問身邊曾經做過郵票或者現在也在做郵票的朋友,同時也考察一下自己:一年365天,您和他們“空倉”或者“輕倉”的日子占有多大的比例?
這是難耐寂寞的一種,而另一種,則是偏好頻繁交易,明白手中的郵票長期前景極佳,也希望能夠做到長期投資,但還是耐不住寂寞要交易一番,“做一些差價”。最終結果在行情上漲道路中,往往是失去了珍貴的“籌碼”,還付出了不少交易費用,其實,“捂”住一些好郵票的收益率,往往要比頻繁交易的收益要高許多。從股票投資轉向或部分轉向郵票投資的投資者中,也有不少將股票頻繁交易賺取差價的習慣帶到了郵票投資中,這一般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郵票的交易畢竟與股票不是相同。
由此可見,對寂寞的理解和應對之策,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投資中,都必須不斷地“修煉”。忍受住寂寞,千萬不要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