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震動了中國,也震動了全球的黑磚窯事件,人們不禁要問,誰是該事件的禍首?是黑磚窯主?是包工頭?是監工?是人販子?還是另有其人?對此,人們要透過現象看實質,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磚窯在山西存在長達10年之久,我們的政府和官員難道真不知情?不知情不是失職瀆職又是什么?如果知情,又為何不查處?這不是官商勾結共同犯罪又是什么?
黑磚窯的問世,不是因為沒有政府,沒有法律,沒有警察,而是地方政府在壟斷了治安權的同時并沒有保一方平安。極具諷刺意義的是,在全國公眾急切盼望黑磚窯事件相關調查能夠盡快水落石出之際,黑磚窯事件發生地-----山西省洪洞縣紀委四名干部居然在上班時間關在辦公室里打牌,其中一人競是調查黑磚窯事件的負責人。
雖然黑磚窯事件最終的處理結果大白于天下,近百名當地官員相繼去職或降職,黑磚窯打手更是被判死刑,但這樣的結果無論怎樣都不盡人意。倘若黑磚窯事件沒有被披露,是不是黑磚窯還要繼續下去呢?各級地府在對此的管理和懲治為什么總在新聞媒體的曝光之后呢?除了已經曝光的損害人民群眾的惡性事件外,是不是仍然存在尚未曝光的黑勢力呢?
再來談談國家郵政,近10多年來國家郵政在對紀特郵票的發行、管理、使用、回收、銷毀等問題上又是如何的呢?郵票深幅打折?郵票不上窗口銷售和使用?大量溢價發行郵品?貪污腐敗嚴重?官商勾結炒作新郵?郵票不讓使用是赤裸裸的商業欺詐行為?嚴重違背《郵政法》的有關條款?把郵票作為商品壟斷發行,想方設法圈錢?------此外還有太多太多?
國家郵政這10余年來明明清楚各級地方郵政官員勾結市場郵商炒作新郵,謀取私利,卻不追不究?市場10年低迷,郵票不讓使用,郵票深幅打折,百姓怨聲載道,卻不問不管?這些呼喊了多年的維權義舉,卻視若罔聞?對于市場“堆積如山”的郵票、郵品而言,不知道是有益于集郵事業,還是有益于壟斷專權者的私欲呢?為什么對于群眾多年的呼聲視而不見呢?
上述郵政的壟斷霸權行為比起黑磚窯事件來更是一把不見血的軟刀子,對市場的破壞力更大,對群眾的損害更深。因此,投資者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一方面要繼續展開維權斗爭;一方面要自覺抵制炒作新郵。郵市要好轉,靠的是走價值回歸之路,中前期郵票不漲,編年郵票不漲,小型張、郵資封片、小本票不漲,是不可能有行情的。要看清郵政在改制后的新思路,遠離炒作新郵,郵票沒有消耗、沒有使用,就是一堆色彩精美的花紙頭,是沒有絲毫收藏價值的,哪怕它量再少,也是一堆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