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論壇里面有個特怪的、并且是很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的壞現象,那就是千方百計鼓吹和大肆喧囂自己手中的籌碼,并且對其它籌碼大肆抵毀,相互攻擊。這種現象是郵市發展初期特有的市場反映,也是一個過程,但這種相互抵毀、相互排斥、相互漫罵、相互攻擊的做法實不可取,也沒必要。從相互指責的郵票品種分折,絕大多數是03年及其后的品種,也就是說范圍含蓋次新郵或新郵,涉及的品種有奧運系列、03、04、05小版、猴白片、奧運極限片、型張中的步攆圖、郵聯六大小全張、縮量JP片、賀新喜、紅非典首日封、福娃片等等。
為什么只針對這幾年的郵票、郵品相互排斥呢?第一是各主力手中掌握的籌碼不可能面面具到,既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么大的財力,選擇品種有限也在情里之中,當然,其中也有可能郵政業內的參與。因此,在郵市行情逐漸展開的前提下,利益之爭的矛盾也暴露了出來,這種矛盾是主力與主力之間的,與一般散戶沒直接的關系,爭奪矛盾的焦點就是為了爭奪散戶,爭奪社會資本向自己所掌握的品種傾斜,以便把郵票價格在短期內盡快拉升,先期獲得巨額回報。從市場學和心理學的立場分折,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但從市場健康發展來看,在目前市場尚未全面起局的情況下,這種內杠是極為有害的,危害之一是有助于郵政繼續炒作新郵,也為每款新郵的拉高放貨抬轎,趁混水模魚是顯然的;其二在論壇上對壘也會讓社會投資集郵者感到茫然,誰是誰非心中沒數,反而誤導了社會資金的果斷入局,滯緩了行情的啟動時間;其三是“自相殘殺”的做法本就缺乏理智,其結果是兩敗俱傷,漁翁(郵政)得利。
論壇上有些言論說這輪行情中前期被套郵票不少品種不可能超越97年的價格,并以近些年的精品縮量為理論依據,全然沫殺中前期發行的郵票價值存在,似乎除了這些年的郵票可投資外,02年以前的倒是糟粕與垃圾了,這是赤裸裸的變相炒新和迎合郵政的胃口,其心可昭也。試問,再過幾年后,郵政還會發行更加優秀,更加縮量的郵票,屆時,現在喧囂的所謂“精品”難道又淪為“糟粕與垃圾”不成,簡直是一派胡言亂語。
什么叫集郵?什么叫弘揚集郵文化?國家宣傳全民集郵目的何在?難道不是從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出發點嗎?小小方寸濃縮了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重大事故的發生與發展都記載于郵票之中,郵票難道不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縮影嗎?
要說郵票的價值,完全由商品的供求關系來確定,郵票存世量的多寡和需求關系決定了自身價值,不論以前發行的郵票和現在發行的郵票都是一樣。郵票的基本屬性是郵資憑證只限用于郵政業務范疇,其收藏價值取決于消耗后的社會存量和購買力水平。
這輪郵市行情的崛起,既有市場的需求,也有政策上的配合,行情起來是好事,要想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就應該讓所有郵票回歸價值,只要購買郵票有利可圖,群眾才會烽涌而至,市場才有活力,買賣才會繁榮,人氣才會聚集。所以,現在何必相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