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們買黃金,大多買的是首飾,現在我們也買黃金,既有首飾,也有金條和紙黃金;十年前我們買房,絕大多數是為了居住,現在我們也買房,很多用來居住,很多用來出租,還有很多干脆就讓它空在那里,等待升值。時代變了,每個市場都發生了不小的的變化,郵市也不例外。
論壇總有爭論不完的話題,沒關系,但不要太拘泥于品種,否則就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關注此輪行情的人很多,大多關心某個品種的上漲,卻不注重大勢和行情質的變化。關于大勢,已經寫過文章了,今天就說說行情質的變化。
1、政策的變化
97行情產生于改革開發十年之后,生產力發展了,人們的商業意識增強了,手頭也稍微有點錢了,于是,在97 香港回歸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刺激下,由一些郵商和集郵愛好者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行情。那時的政策主要是放大市場,將面包做大,并未研究市場無限放大后會產生什么后果。
07行情產生于郵市低迷十年之后,生產力高度發展了,社會轉型基本成功了,社會財富極大豐富了,08年的奧運會也在步步逼近了。這輪行情基本上是在政策的主導下開始的。從01年開始,面對不斷下滑的郵市,郵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調整發行期限、減少發行量、銷毀庫存等。這輪行情的啟動和發展過程當中,政策面基本上采取了扶植,呵護的策略,這是一個質的變化。
2、參與者的變化
此輪行情的參與者已遠非07行情的參與者可比了,兩個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入市理念的飛躍
97行情是基于集藏上的炒作,最初的入市者絕大多數是集郵愛好者,抱著玩玩的心態參與市場,行情的上漲他們沒有發言權,被動地跟風,被動地挨宰,最后被動地離開市場。07行情則是基于投資上的炒作,入市者絕大多數是投資者,他們從股市、房市的成長中看到了郵市的潛力,希望投資郵市,獲取較大利益。這從京滬兩地的成交可以看出端倪。成本、成包、成箱的買進,目的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投資和獲得收益。論壇有幾位先生對這種行為不認可,認為這會損害集郵者的利益,讓真正的集郵愛好者無法參與。其實這過慮了。真正的集郵愛好者當然希望郵票價格上漲,他們沒法參與二級市場,但可以通過預訂參與一級市場。國家既然將郵市定性為第二大投資市場,當然要由投資者來參與,并且讓投資者在市場獲得利潤。
二、入市人群結構的變化
經歷過97行情的人都知道,那時的入市者男女老少都有,提個本本(不是現在的本本)滿街走。可你現在到郵市看看,參與者基本在25歲以上,都是掌握一家人生活、命運的掌門人。問題又來了,很多人又開始擔心集郵市場會不會后繼無人了,我想,只要這個市場健康發展,參與者肯定會前赴后繼,如果這個市場發展不健康,如97年一樣,就算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參與,他們依然會離開,會長大,會老去。人群結構的變化反映了資金來源和資金實力的不同,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3、交易方式的變化
論壇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在驚呼:行情飛漲,郵市無人。參與行情的人誰都會考慮一下這是不是一種虛假的繁榮。97年那種全國郵市摩肩接踵的局面,今年乃至以后可能都難以出現了,但你上互聯網就會發行,原來大部分的交易都在網上做了。時代的發展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們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接受著世界的改變。交易方式的變化既方便了流通,也壓低了成本,是一個大的變革,質的飛躍。97年一個郵商一天的交易量達十萬就很累了,現在北京、上海的郵商一天做幾十萬的不在少數。
有不有政策扶持,決定了這輪行情的高度;投資市場的概念深入入市者的心里,決定了這輪行情的深度;交易方法的變化,會成就這輪行情的廣度。
變,是正常的,世上萬物都是變化的,但有些人與時俱進,在變化中進步和發展,取得了成功,有些人在變化中卻無所適從,最后被時代淘汰。希望大家在這波偉大的行情中順勢而為,締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