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有40多年郵齡的老集郵者,曾擔任過遼寧省集郵協會理事。到目前為止,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郵票,除了“軍人貼用”和“包裹郵票”外我都收藏齊全。由于我對集郵的熱愛和經常對藏票進行鑒賞,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郵票知識。縱觀我國近十幾年發行的郵票,特別是與老J、T比較,各方面確實有很大進步和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集郵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郵票的選題、設計和發行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F針對存在差距和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郵票選題要面向全國。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郵票選題要比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有著更為廣闊的空間。為了使郵票選題更加深入人心,能否設立郵票選題推薦機制,鼓勵廣大群眾參與,甚至舉辦公開的海選活動,以便進一步挖掘優秀題材,豐富郵票創新,提高郵票檔次,避免和減少重復選題的發生。
二、郵票設計隊伍要開放。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郵票設計精品較少,很多作品構圖沒有新意,就連每年評選出來的最佳郵票有的也存在爭議。究其原因就是還沒有跳出依賴少數人設計的老套路。中國美術工藝設計師眾多,如果能把這些人充分發動起來,讓每套郵票都是精品,有助于提高中國郵票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響力。
三、郵票發行計劃、發行制度要與我國所處地位相匹配。筆者認為,我國每年新郵票發行總枚數控制在100枚為佳。其中:小型張4枚、小全張2枚、小本票2個、異形郵票1枚、其余郵票91枚。另外,單枚郵票面值不要搞“一刀切”,打破全部1.2元的框框,全年郵票總售價控制在150元以內。在發行計劃執行過程中,要允許郵政部門根據需要進行調整,F在按規定是半年以后再公布郵票的具體發行數量,但執行極不到位,只能說是一紙空文,建議發行量與發行計劃同時公布,徹底改變上述不到位行為。
四、在郵票發行上多貼近集郵者,杜絕表面文章和浪費。近年,為了鼓勵、答謝廣大集郵愛好者預訂郵票,實行了贈送生肖小版張活動。這本來是件好事情,但大多數預訂者認為,過了發行期四五個月才統一郵寄,還不如在最初發行時就由當地郵政局代為贈發。這樣既簡單易行,又節省人力、物力,還能及時欣賞到郵品。再如郵票首發式,難道任何一套郵票都要舉行隆重的首發式嗎?大多數郵票首發式毫無特點,流于形式,無非邀請各級領導、郵票設計者現場講話、簽字。
五、端正集郵工作指導思想。不少郵政服務部門缺少創新意識和危機感。我曾到過臺灣省郵政局訪問,據該局相關人員介紹說:“忠誠為集郵工作者服務是第一宗旨,不忠誠為他們服務就沒有我們存在的必要……”,而我們不少集郵公司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