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軟質小型張”市場行情 心動之物 收藏貴在早、貴在先 | ||||||||||||||||||||||||||||||||||||||||||||||||||||||||||||||||||||||||||||||||||||||||||||||||||||||||||||||||||||||||||||||||||||||||||||||||||||||||||||||||||||||||||||||||||||||||||||||||||||||||||||||||||||||||||||||||||||||||||||||||||||||||||||||||||||||||||||||||||||||||||||||||||||||||||||
袖珍織繡發行價僅在28-35元之間,03、04、05、06年市場已幾乎無貨可供,且升幅不小,但市場仍有較大的需求。07年織繡目前價格大多仍在發行價,后市上漲的空間可能性最大,建議密切關注07織繡,因07年的品種每枚都有編號,發行數量得到了控制。袖珍織繡是與郵票結合得最密切、真正物有所值、真正具有收藏價值、投資價值的藝術品。 近期求購者進一步增多,收藏隊伍正日益壯大。遺憾的是發行量太少,有的品種已突破百元,后市誰能先過5百元? 本人暫不代理經營,購買者可與下列單位聯系。 《中國集郵報》部分有售 010—64929377 010—64962951 山西《集郵報》、馬甸郵市《北京郵聲》部分有售 --------------------------------------------------------- 2007年袖珍織繡將全部實行編號發行,每枚織繡都打有編號,另外織繡后面的襯紙也將全部彩印圖文和流水編號,與袖珍織繡品同號發行,一品一號,每套數量嚴格控制在2200枚內。 ---------------------------------------------------------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于以身相許。后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 圖 序 圖 名
---------------------------------------------------------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于以身相許。后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 圖 序 圖 名
鮮艷華美的“軟質小型張” 由新中國郵票升值最高的幾位郵票設計家參與設計:《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設計家萬維生;《中銀錯片》、《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設計家吳建坤;《從小愛科學》小型張設計家鄒建軍;T146《庚申年-猴票》雕刻師李慶發、姜偉杰;還有人民幣雕刻大師高振宇,聯袂設計鮮艷華美袖珍織繡。大師作品,值得高度關注。袖珍織繡圖案和全部文字都是用線織成,而非油墨印就,每件袖珍織繡均用線近千米。歷時五年,自成系列,典雅清秀,藝術品味十足,橫如長卷,豎如立軸,方如鏡片,尺幅雖小,但盡展大千風情。 好評如潮 袖珍織繡藏品四大特色: 其一,以小見長。袖珍乃懷藏袖中的小巧之物,后引申為小而精巧的愛物。袖珍織繡藏品推出的品種,雖尺幅不一,但都在方便收藏的“袖珍”范圍。類似規格的有旅游門券、藏書票、書簽等,但在材質和做工方面,袖珍織繡藏品都明顯高出一籌。 其二,郵品化發行思路。袖珍織繡藏品郵品化,如推出前先公告制作計劃,公布制作量,公布發售日期,并編有序號等。雖多從郵票發行中獲取靈感,但創意絕妙,便于集藏者系列收藏。其題材也與郵票發行有某種默契,已經推出的許多藏品與同期發行的郵票不謀而合,為集郵者編組開放性郵集提供了較好素材。 其三,名家設計。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萬維生、李印清、潘可明、呼振源、高振宇、李慶發、姜偉杰、吳建坤、鄒建軍先后參加設計,無疑提升了袖珍織繡自身的文化品位。 其四,精益求精。已推出的袖珍織繡藏品,點、線、塊巧妙搭配,色彩、質感、材料的均衡使用,平展、凹陷、凸顯的相互轉換,針法、視面、認知的有機融合,達到和諧統一,既張揚“織”的粗獷,又突出“繡”的精細。能在“袖珍”之幅達到如此境界,制作者確實下了不少工夫。 袖珍織繡藏品作為藏壇新秀,其藝術價值、商品價值和收藏價值,都值得高度肯定,其中后者意義更大一些。這也是袖珍織繡藏品推出后,好評如潮的原因之一。 設計家簡介:潘可明(女) 廣東順德人,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1940年生,1965年畢業于湖北藝術學院后即在郵票設計部門工作。郵票代表作品有:《刻舟求劍》、《風箏》、《食用菌》、《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鄭板橋作品選》等,2004年設計《紅樓夢-雙玉讀曲》袖珍織繡設計。
2007年袖珍織繡將全部實行編號發行,每枚織繡都打有編號,另外織繡后面的襯紙也將全部彩印圖文和流水編號,與袖珍織繡品同號發行,一品一號,每套數量嚴格控制在2200枚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