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9 收藏拍賣導報 張健初
郵票預訂實名制從2006年開始實行到現在,已經兩個年頭了。實施的效果如何?發售方不公布,我們無從得知。但從集郵者的反映看,對此項措施大不以為然。為什么?因為郵票預訂是個人喜好,實在沒必要進行如此嚴肅、如此認真進行如此繁瑣的方式。
何為實名制?就是新郵預訂之時,除一次性交清全年預訂款外,還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士兵證、軍官證、學生證),并如實登記包括姓名、郵寄地址、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資料。這種實名制,總讓我們聯想起“文化大革命”,當時外出,無論到哪個地方,都必須出示由單位開出的證明個人身份及外出理由的介紹信。但那是非常時期,而現在,作為純粹的消費行為,預訂者憑什么要出示自己的個人資料?
自然有它一千一萬個理由,如“不定期地向訂戶寄贈預訂的郵資票品、新郵發行通告、集郵活動信息等資料”,如“方便用戶安全辦理掛失預訂卡等業務”,而這一切,目的是“不斷完善對訂戶提供的各項服務”,也為“今后制定各項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集郵大眾對新郵預訂“實名制”什么反映?小范圍進行過一項調查,接受調查的對象中,30%的集郵者認為無所謂,反正新郵的預訂款都全額交了,再將詳細資料登記一下也沒有麻煩;20%的集郵者表示不理解,郵票發售方不是行政執法部門,他們沒有理由強行要求消費者出示個人資料;還有50%的集郵者持反對意見,他們覺得發售方這種做法非常愚蠢,本來新郵預訂就沒有什么吸引力,還設置如此煩瑣的細節,只會將集郵者越推越遠。
地方集郵公司同樣對新郵預訂“實名制”持反對意見。本來年年新郵預訂就是一道關卡,每逢此時,公司幾乎所有員工都要下到基層,動員集郵者繼續參加新郵預訂。面對年年預訂年年虧損現狀,大家都不知說些什么安慰話,現在又拿出一副老大態勢,非逼著人家拿身份證出來查驗,叫工作人員怎么開口?
不客氣地說,新郵預訂“實名制”,是郵票發售方閉門造車想出來的“創意”,其目的,是想從地方集郵公司的源頭,堵死新郵“見光死”的打折現象。其初衷值得肯定,但其做法實在不敢茍同。新郵“見光死”的原因是多方面,而其根本,出在郵票發行政策和郵票發售體制上。而現在發售方明明自己“腿”有殘疾,卻偏要在“路”上做文章。
新郵預訂“實名制”是新郵預訂政策搖擺性的具體體現,這說明郵票政策的制訂者現在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行。2004年“大小版并舉”,2005年“取消版式二”,2006年“大小版并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疊色樣張”、“絲綢小版”、“雙連型張”等新奇形式的推出,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之舉。從道理上講,政策制訂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一旦生成,至少在三五年內不做改變。而郵票發行的決策者,老是強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郵票發售中的頑疾,能有徹底解決的那一天嗎?
不知道發售方提出的“服務”含義具體是什么,作為集郵者,最實在的“服務”,就是購買新郵有更大更自由更有選擇余地的空間。其實要想集郵者重歸郵壇,只有將新郵零售形式簡單化,多樣化,趣味化,才能將他們的心給抓回來。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8-19 15:48:2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