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很經典的故事,說有三個人,都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答應滿足每人一個要求。其中一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一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另一個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結果,三年過后,第一個人嘴里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因為他沒有火柴;第二個出來的人抱出兩個孩子,美麗女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孩子;最后出來的人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感謝您給了我電話,三年來我的生意增長了200%,我要送你一輛勞斯萊斯!故事雖然短小,但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立足長遠的“選擇”往往能夠確保你的成功。當前郵市也是一樣,正確的時機、正確的項目、正確的品種都需要投資者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小型張而言,一直是郵票市場獵獵作響的一面旗幟。早期小型張,一度被投資者美譽為“郵票王國中的明星”,被看作“郵票中最富有魅力和升值潛力的品種”。小型張的題材多聯系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點自然與人文資源,票面開闊,畫面精美,信息豐富,且發行量多低于郵票,其潛在的收藏價值深受投資者青睞。但編年小型張由于發行量大,加上莊家惡性炒作,虛高過多,結果打折成風;編年小型張市場形象雖然受到了嚴重傷害,但投資者的懷舊情結并沒有棄編年小型張如草芥,情有獨鐘的歷史積淀保證了編年小型張仍備受關愛,甚至說其“崛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也不為過。因此小型張板塊投資問題一度備受關注,歇夏期如何投資小型張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投資小型張,把握投資的時機首為重要。
現在正值夏季,郵市循規蹈矩地進入了富有規律性的歇夏期,整個郵市人氣低迷,成交疲軟,有些人心存恐慌賠本拋售,有些人獲利趁機回吐,有些人立足保險謀求逃命,即使仍有些人企圖挽回市場暫時的頹勢,也只落得個欲漲乏力、短暫彈升又再度滑落的結局。于是投資者更增恐慌之心,更多觀望之舉。
其實你如果能夠明晰形勢,你就不會為投資小型張而恐慌:多年來,郵政一度將發行郵票當作產業,當作郵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多年來小型張的市場表現不會令管理層漠視,放棄更無從談起;改革期間,管理部門鐵腕救市,對小型張銷毀同樣可謂不遺余力,這為其價格上行打下了一個看得見的伏筆;特別是最近幾年,小型張持續減量,半年銷售期滿立即回收銷毀,2006年以來的小型張量少(約800萬)價高(最高已升至315%),這完全可以借以預測其未來的走勢。從運行的長期趨勢來看,郵市必然會走一條上升路線。也許現在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風險,但未來可能正因為這次投入獲得了可觀的贏利。介于此,投資者完全不必有“我用青春賭明天”的那種悲壯。
再則,經驗告訴我們:市場困頓之時,恰是有利可圖之機;市場低落之時,正是收藏投資之際!缎录s·馬太福音》有一個“損不足而奉有余”的“馬太效應”故事,反映了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少的越來越少,多的多多益善。但它卻有一個相反理論,其要點是:買賣需要與大眾對立——所有人看好時,人人都盡量宣揚市場的樂觀情緒,而此時恰好是暴跌的先兆,預示著牛市開始到頂;人人看淡時,沒有人愿意報道市場消息,熊市已經見底,往往此時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也許就在前面。要做賺大錢的贏家就只能和大眾路線相背離,不隨波逐流,與投資大眾意見相反,致富機會就永遠存在。
此外,還要正確認識“歇夏”。春天的鮮花綠葉掩蓋了自然界的真實,秋天的碩果金黃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冬季厚厚的積雪掩蓋了大地的丑陋,只有夏季,狂風掃蕩一切偽裝,大雨沖刷一切污穢,世界才露出了真實面目;郵市也是一樣,一年中多數時間都披著美麗的外套,春季的“行情”、秋季的“復蘇”以及冬季的“預訂”讓人們無暇識別其本來面目,只有歇夏,才能看到每一種郵品的骨肉而不是外套。
雖說任何時候都是入市的好時機,但選擇一個最佳時機也極為重要。歇夏期成交量很少,市場低迷,很多郵品價格都會跌回至“本來面目”,許多普通投資者對一般郵品棄之不甘,對強勢郵品買之不敢,散戶浮空到處可見。而行情往往就在此時啟動,反彈會隨時出現,此時正好是投資者進場挑便宜貨的大好時機。真正有眼光的投資人,往往利用此期大量買進,以避免真正好的有價值的小型張悄悄地走進上升通道時痛失機會。
其次,投資小型張,應選對合適品種,爭取弱市強收。
從郵市運行情況來看,幾乎每天都有郵票上漲。從這一點而言,每天都有賺錢的機會,每天都是入市的好時機。而大盤下跌則是主要郵票下跌所致,而不是所有郵票下跌所致,有些郵票常常逆市而動。所以,不管大盤是漲還是跌,總是存在投資機會。如果你找到了確切的投資品種,在大盤下跌時趁機吸納,往往能夠收到逆市創造財富的奇跡。
好多商品都愿意使用這樣一句廣告辭:不選貴的,只選對的。在投資小型張時,也同樣需要考慮其發行量、題材、內容等因素。
對于紀特型張,市價千元以下的只有科學家、紀念碑兩種,除關漢卿1400元價格略低外,梅蘭芳、世乒賽、建國、牡丹“四大天王”存世量都比較少,都極具收藏價值,都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其價格都穩定在5000元以上且仍在不斷上升,投資前景都特別可觀。準備做長期投資的人、經濟實力較強的人不妨一試。
對于JT型張,愛科學、科大、長城加字、茶花加字、荷花、齊白石、奔馬、工藝美術、大橋等具有紀特小型張的品質和升值潛力,同樣值得做長期投資、經濟實力較強的投資者關注。而紅樓夢、西廂記、兵馬俑、彩塑、益鳥、牡丹亭、仕女圖、梅花、敦煌壁畫、杜鵑花及三國、水滸、聊齋第一組,發行量相對較小,精美耐看,已然為市場認可并成為中檔小型張中的代表品種,既有題材優勢,又有良好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市價仍被低估,這對于中長期投資者將是首選。而對于其他JT型張,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又不想擔炒新的風險,作為長期收藏和持久獲利的對象,應該不是錯誤。
對于編年型張而言,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1992至2005年間的小型張,此時期的小型張印量最大(2002年前全部在1150萬枚以上,1997年“香港回歸”小型張5771萬枚)、市場形象最差(有過半數的品種曾經或正在跌破面值;郵市低谷時部分小型張的市價只有面值的3成左右;目前,九運會、民運會小型張市價為2.7元),銷毀郵票以后又最受關注。二是2005年后的小型張,發行量一度控制在1000萬枚以內,不少品種降至820萬枚;市場價格雖各有不同,但整體形象已初步改觀。對于編年型張,筆者建議投資者多多關注前者,因為一是打折郵品至少有保值的保障,二是價格上升空間極其寬闊,三是幾年的連續銷毀和大量使用已經令其存世量撲朔迷離,后市潛力無限。同時也建議投資者近期不要再繼續追風小型張,特別是如鐵路建設、長征勝利、武強年畫等溢值較多、獲利空間較小的型張,以規避不該承擔的風險。
總之,歇夏期如同雙刃劍,對有些人它是困頓,對有些人也可能是機會。投資理念是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時期,所說明的問題和所產生的評判標準就不一樣,隨之形成的投資理念與操作方略就不一樣。投資風格應該是多樣化的,面對市場變革與行情變化的日新月異,固守以往的思路必然是墨守陳規,屈服于市場的變化必然是茫然無助,盲從于所謂的“行情”必然是時時被動。隨市場背景的變化而轉換投資思路,隨行情性質的變化而轉化投資觀念,隨市場理念的更新而揚棄固有的投資傳統,敢于投資,善于投資,你才可能創造最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