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近日決定對2006年第三季度發行的《青藏鐵路通車紀念》等7套在郵政營業窗口超過6個月發行期未售出的紀念和特種郵票進行統一銷毀,隨后將公布郵票發行量(《中國集郵報》)。7月24日上午11點,轟隆作響了一個小時的裁切機、粉碎機終于安靜了下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對2006年第三季度發行的《青藏鐵路通車紀念》等7套在郵政營業窗口超過6個月發行期未售出的紀特郵票的統一銷毀工作宣告結束(《中國郵政報》)。看到銷毀郵票的消息,筆者不免又提出三問。
其一,誰擁有銷毀權?此次有關銷毀郵票的新聞,十分明確地報道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顯然事實就是如此!為此筆者特地查閱了國家郵政局網站,在普遍服務司(機要通信司)主要職責中寫著:審查紀念郵票的選題和圖案;審定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年度計劃。那么很顯然,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就可以審定特種郵票的選題和圖案,并根據紀特郵票的年度計劃,決定這些郵票的發行量、銷毀量和銷售辦法。這樣一來,紀特郵票的發行與郵政體制改革前基本沒有什么兩樣,紀特郵票的發行基本上還是郵政集團說了算,以國家名義發行的紀特郵票成了郵政集團“自產自銷”的產品。在這種狀況下,郵政集團難免有為了自己企業的利益而影響紀特郵票發行政策之嫌,吃虧的依然還是廣大集郵者。筆者在此呼吁:為了維護廣大集郵者的利益,郵票銷毀權應該歸國家郵政局,郵票發行政策應該歸國家郵政局制定并由其監督貫徹落實情況。
其二,銷毀遺留問題何時解決?目前按季度銷毀郵票,盡管姍姍來遲,似乎已走向制度化。但是歷次銷毀的郵資票品數量驚人,盡管原國家郵政局承諾將公布清單,至今仍然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致使剛出版的200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里面存在著大量的不實之數。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何時才能償還?!拖不是辦法,只有盡快地卸下包袱,才能輕裝上陣!
其三,緊俏品為什么銷毀?此次銷毀的7套紀特郵票分別為:《青藏鐵路通車紀念》、《喀納斯自然保護區》、《防震減災》、《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一)》(含不干膠郵票)、《文房四寶》、《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五十周年》、《古琴與鋼琴》(中國集郵報)。眾所周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一)》不干膠郵票就是郵政稱為版式二的小版張,除了預訂者,極少有集郵者在集郵門市部購得,浙江省郵協為了維護集郵者利益,還將它作為服務會員的特供郵品,這是公認的緊俏品,現市場價36元左右。如果這些緊俏品銷售期內在集郵門市部敞開銷售,肯定會被搶購一空。為什么不滿足集郵者的需求,而讓它成為碎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