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行情如何走,空方說空,多方說多,雙方各執一詞,但明顯多方占據上風。為什么?因為2007郵市明顯有“反轉”跡象,這讓看多者對未來有更足的信心。而看多者,又多把目光鎖定在20世紀80年代發行的老票上。他們認為,今年秋季,這些老票將快速上漲,其幅度,可能超過市場預期。
2004年前后,經歷了7年之痛的老票重新發力,它們以慢牛碎步的方式,不緊不慢,悄悄把市價從低谷拉了上來,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庚申猴”,甚至突破1997年1950元的大頂,最終站到3000元上方。在它的帶動下,許多品種,尤其是“科大”、“從小愛科學”、“奔馬”、“拱橋”、“飛天”等早中期小型張,以單邊上揚的升勢,逐步接近它的歷史高位。
2007年春夏兩季,老票呈現滯漲局面,其中“庚申猴”在3100元價位,已經蜇伏了百余天時間。其他題材、設計等基本面可圈可點的優秀品種,雖然價格沒有下滑,但成交萎縮,也處于半休眠狀態。老票的這種局面,與其說是調整,不如說是蓄勢。看多者樂觀猜想,今年秋季,這些老票可能會先于市場而動。
為什么會有這樣樂觀的猜想,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考慮:其一,自2004年始,郵市逐步從底部走出,老票新票雙雙攜手,并在短短兩三年內,連上了好幾個臺階。郵市賺錢效應重現,引起圈內圈外更多關注目光,集郵隊伍再呈擴容之勢。集郵新軍的特點,一是眼光獨特,更注重郵品的收藏價值;二是經濟實力雄厚,他們的投資理念是價值而不是價格。老票是他們的收藏首選;其二,高檔禮品郵冊制作,近兩年呈迅猛發展態勢。郵冊的制作方,迎合市場需要,越來越以中高檔郵品為主打品種。2007年末將至,又是禮品郵冊制作的高峰期,精品老票自然也進入需求旺盛期。
早中期郵品的需求不斷擴大,但早中期郵品的供應,卻始終處在有價無市的緊缺狀態。從市場角度,早中期郵品具有兩大優勢:一,發行量普遍較小。其中郵票多在100萬枚附近,小型張的量則在20萬枚左右;二,市場沉淀性強。集郵隊伍高峰時1800萬人,低潮時也有400萬人之多,如此大的吸收盤,百萬左右的老票,很難再回到流通市場上來。發行量小,沉淀性強,自然需多供少,而供需矛盾的突出,又必然形成票漲價高的特殊局面。
通常意義下,新票價格拉升是市場炒作,老票價格上行是市場運作,雖然一字之差,但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炒作或者運作,都是市場脈搏跳動的主體,其活躍程度的強弱,主導著郵市發展的方向。弱了自然不好,弱了市場就沒有起伏的欲望;強了也同樣不好,強了泡沫過多,投機風險也一步步放大,隨時會出現雪崩式的暴跌。最好的態勢是,要漲,但漲的速度不快,三天兩步,偶爾回頭,總體向上的大趨勢始終不變。要達到這個境界,老票價格上行的力量,遠遠高于新票價格拉升的作用。因為老票價格上行,拉動的不僅僅是市場人氣,更大層面上,是拉動整個郵壇的人氣。而郵壇與由市,這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也只有拉動整個郵壇的人氣,才會最終將市場的“反彈”性質,改變為“反轉”性質,完成郵市歷史性的關鍵一躍。
老票上一次集體異動,是1996年秋天,當時正逢新的“郵票價目表”出臺,幾乎一夜之間,老票價格全面上揚,其中不少品種,升幅甚至達到5%。由此,也引出1997年郵市波波瀾壯闊的驚天大行情。希望2007年的老票異動,會為我們的郵市,又打開另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