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作“小股市”的郵票市場沉寂了近10年后,最近呈現出一派“牛氣”沖天的景象。
近半年來,新老郵票的身價也隨著整個大盤的上揚呈現出回暖高升的勢頭。尤其是在奧運會題材各種郵品發行之后,更是激起郵人新一輪的投資熱情。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郵市步入上升臺階,但集郵道路前景美好而曲折。在郵市火爆的背后,“炒作”的陰影已經隱現端倪,郵市以“炒”來維持繁榮的投資理念,會給郵市的健康發展留下什么不良隱患?投資人還需冷靜觀察。
■“牛市”初現
2006年以來,由于國家郵政局一系列郵改措施相繼出臺,長期低迷的中國郵市逐漸有了起色,很多人都感受到了郵市復蘇的跡象,郵品的身價正隨著行情的強勁上揚而一路攀升。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的市場整體走勢來看,投資者投資郵市的時機較好,2007年產生較大行情的條件已經具備。郵市復蘇主要表現在大部分郵票都在升值,郵票的行情普遍看漲。各品種中,由于老票的發行量相對較少,所以其增值幅度相對較快。大部分老JT郵票相對2006年上漲了50%,其中個別經典品種已經翻番,且好品相一票難求。
如1980年發行的T46庚申猴票,在1997年郵市最為火爆的時候,每枚的價格也僅1500元左右,到2006年底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到了2500元左右,而今年以來價格更是一路攀升,現階段市場價格已經突破了3100元。
隨著T46庚申猴票的領漲,各類發行量巨大且長期打折的小型張跟著走俏。其中,紀94M《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市價已超4萬元;《三國演義》小型張也漲到了180元;而《名樓》、《編鐘》等價格則比以前上漲近一倍。而最典型的當數王昭君出塞小型張,1997年曾經上漲到30多元,后又跌至2元,現在又回升到7.5元。除了小型張,其他郵票的價格也漲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底“文革”票的價格每套才4萬多元,而目前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6萬元左右;“編號票”也從去年的每套3000多元,上漲到了目前的5000多元。
最近一兩年郵市的上漲,與2006年新票的上漲有很大的關系。在2006年,新票的快速上漲對帶動整個郵市走出低谷作用重大,當時很多新票一面市,其價格就超過面值數倍。但是,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市場對新郵的炒作不再火爆。據了解,隨著收藏投資者逐漸理性與成熟,在郵市上除奧運題材等少數幾個品種關注度較高外,以前很多被炒高的新票,價格均出現了大幅回落。
分析人士表示,相對于2001年、2004年郵市的“井噴”短暫行情,此輪行情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步整體上行,慢牛走勢明顯,這是新一輪郵市行情出現前的基本特征,中國郵市朝好的方向發展已成共識。而判斷大行情的重要標志,是徹底消滅打折郵票和保證郵票在郵政行業的全面使用,由此,定將掀起新一輪郵市高潮。
■緣何“井噴”
分析人士認為,郵市火爆的主要原因是,國務院批準郵政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國家郵政局和集團公司已經成立掛牌;加上郵資調價,擴大用郵量,今年的郵票發行量明顯減少,炒新明顯收斂,郵票打折明顯減少,收藏郵票有望升值。
通過各方面人士的積極努力,2006年的郵票政策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可以說是1997年之后最好的一年。
據稱,相對于前幾年郵票動輒幾千萬的發行量,最近兩年郵票發行方式改變了,基本上和國際慣例接軌,郵票發行總量下壓,給市場上流通的郵票提供了上漲空間。
2005年,國家郵政局采取釜底抽薪舉措,實施了空前的對庫存編年郵票大銷毀行動,可謂對癥下藥。這就避免了一旦郵市好轉,各級集郵公司大規模向市場放貨、在市場抽血的現象發生。
由于搬走了沖擊二級市場的庫存貨源“大山”,解決了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投資者心態發生巨變。在資金不斷涌入下,郵市終于邁開復蘇步伐,且這種復蘇走勢延續至今。
2006年,國家郵政局大力整頓集郵市場,實行實名訂票,對郵票訂戶實行了最高限量制。而對于半年內沒有售出的郵票,全部退回北京集中銷毀。恢復大小版版式,大規模縮減小版張發行套數,大版郵票年底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郵炒作的規模;把郵票的發行職能和監管職能分離,可以有效地發揮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郵市還面臨一些障礙。郵政改革已經進入實際性階段,各級郵政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清產核資。而郵政改革中的最大問題是郵政想確保將成立的郵政集團公司的專營范圍(包括普遍性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分拆;與社會上快遞公司的競爭處于優勢地位;郵政儲蓄以有利于郵政集團公司的方式轉型;郵票發行模式和利益分配形式的固定),這也是《郵政法》六易其稿不能出臺的原因。
中國郵市的稚嫩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國家沒有專門關于郵品交易的法律法規,甚至連營業稅也不征,這在表面上看對郵人及集郵愛好者有利,實則是郵人及集郵愛好者的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這幾年郵票的深幅打折、禁用自帶郵票郵寄包裹等,就是對郵人和集郵愛好者權益的掠奪和侵犯。
1997年我國的集郵事業達到了頂峰,集郵者和郵票投資者加起來接近2000萬人,規模空前。隨著郵市泡沫的破滅和郵政部門的一些決策失誤,中國集郵市場遭受重擊,目前集郵投資者萎縮到200多萬人。雖然這種現狀讓所有熱愛中國郵票的人士感到痛心,但也創造了一個重新騰飛的契機。
■風險不可低估
郵市行情一片叫好,其增值速度和長期投資回報率十分驚人,中線投資的收益明顯高于股票投資,這波行情再次吸引了投資者的眼光。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郵市前途雖然光明,但道路仍然曲折。郵市今后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郵政管理部門的智慧和誠信度。盡管目前頻頻傳來利好,但是中國郵市仍然無法擺脫政策市的局面,一切決定于郵政改革的力度和改革措施的到位程度。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郵市的局面還不能盲目樂觀。郵市看似低投資高收益,但套牢的機率并不低,一旦被套可能比股票套得還深。
當年很多被郵票套牢的人仍記憶猶新,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在1997年進入郵市的,當時大部分郵票已被炒得很高。原來投資者買一整封長江三峽小型張,面值500多元。而1997年則被炒到2500元,隨后很快就跌破了百元,到今年年初才回升到200多元,目前已回升到500元。一位10年前的投資者把這封2500元的郵票賣回了人民幣500元。他感嘆道,雖然是割肉,但總算收回一些投資成本了,被郵票套牢的滋味并不好受。
事實上,目前郵市投機氣氛太濃,健康的投資理念沒有形成,除北京、上海等少數地區之外,全國其它地區的郵市仍然名存實亡,過江龍資金在興風作浪,郵票的價值規律被扭曲,借貨做空的風氣隨時會抬頭,期貨交易仍然在制造著風險,郵票交易困難,再加上現在都是整百以上的批量交易,零散東西無人問津,普通集郵者和投資者無法參與。要想使郵市真正走向復蘇之路,困難仍然重重。
業內人士表示,在郵市大熱時,不宜跟進熱門郵票,因為過熱的郵票有可能暴跌。無人問津的冷票也不宜進。因為冷票有它的“致命傷”,如圖案設計不好、票樣不合規矩等,或者印數過大。如果投資者貪圖便宜吃進這些票,很容易壓在手上放不出去而只賠不賺。
資深郵市投資者認為,隨著郵市的不斷升溫,其風險也在同步放大。因此,不要寄希望于一次超級“井噴”行情而盲目介入,應進行理性投資,按市場規律操作。
來源:金時網-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