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時至伏天,但郵市也怪,突然悠悠來了股清風,許多品種一夜間重新活躍。隨成交放大,市場價也向上躍了一級臺階。如兩款絲綢小版,“文房四寶”由112元拉到124元,“綿竹”由41元拉到45元;又如兩款不干膠小版,“奧運”由76元拉到88元,“運動項目”由32元拉至37元;再如“會徽”和“吉祥物”小版,也從92元和80元,上升到99元和88元;最新“香港10年”小全張,低點33元,高點42元,漲幅超過27%。是市場環(huán)境陡然改變?是政策利好接連出臺?是增量資金大鼓信心?其實什么都不是,就是市場不安于平靜,歇夏期里也要嬉戲一番,如有可能,也在炎炎夏日中生出一絲清涼。
說怪,也怪。說不怪,也不怪。郵市環(huán)境使然,郵市氣氛使然,郵市心情使然。
2007,注定就是郵票市場的“非凡”之年,這個“非凡”的基礎,在于它由反彈向反轉的質變。郵市前7個月發(fā)生的幾大變化,就是這個“非凡”具有鮮明特色的注釋——
其一,老票再度走硬。所謂“老”,指1992年前的新JT票、編號票、文革票和老紀特票。老票大旗是“庚申猴”,2007年,這款面值8分錢的一輪生肖之王,從2450元上攻到最高3200元,漲幅高達30%。它的異動,打開了老票的上升空間,其中編號票后發(fā)制人,一舉站到7000元上方。新JT票的小型張,也整體上行20%左右。老票是中國集郵生力軍的主藏品種,它的走硬,為郵市大底,筑實了基礎。
其二,追新意愿減弱。2007,“新郵噪聲一片”現(xiàn)象市場罕見,前7個月問世的19套郵票,除個別品種外,在市場已經(jīng)看不到盲目的追捧者。京滬兩地郵市,也難看到單獨為新郵開辟的炒作區(qū)。同是“香港回歸”,10年前金箔小型張問世,市價一度在400元以上,今年推出的兩地聯(lián)發(fā)小全張,雖也有炒家在其中動作,但高也沒有突破40元。追新意愿減弱,市場理性回歸,這也是由反彈向反轉的必備條件之一。
其三,市場人氣高漲;乜辞7個月,雖然市場也高也低,也起也伏,也漲也落,但有一點變化是明顯的,就是市場人氣始終處在相對高漲的層面。只是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征,高的時候,主動買盤增多,市場價格上揚,炒作區(qū)也人滿為患;低的時候市場人流少一些,買盤有所減弱,但價格下浮卻相對比較平緩,而且一有風吹草動,便會有應答之聲。7月末的歇夏異動,便是最典型的表現(xiàn)。不僅僅如此,網(wǎng)絡交易也發(fā)展成市場外的第二大成交平臺,不管市場波動如何,這個虛擬的交易區(qū),始終熱鬧非凡。2007郵市好幾次行情,就是由這里爆發(fā)出來的。
其四,卡市吶喊助威。卡市是郵市的補充,或者說是郵市的結合體。1997郵市大騷動,卡市的功勞不可低估。2007春季郵市向上發(fā)動攻勢,卡市在其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卡市向來是拼命三郎,要不長期哲伏,寂靜無語,要不暴風驟雨,驚濤駭浪,雖然炒作成分過重了些,但對郵市行情的推動,仍有積極作用。7月末市場波動,嚴格地說,也是由它起頭的。
雖然歇夏期中的這撥小反彈,最終還是止于7月尾,但它給市場的意義,絕不是行情本身所包含所容納的。我們從中看到了市場反彈向反轉變異的步驟,也從中看到了市場逐步向參與者打開的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