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聯六大即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將推出“郵聯”雙連小型張,這將是繼“悉尼奧運會”之后發行的第二套雙連小型張,自然引起了廣大集郵者濃厚的興趣。那么,“郵聯”雙連小型張的上市,對于“郵聯”系列小型張的價格能否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呢?截至目前,郵政部門一共發行了5套“郵聯”系列小型張。雖然在我國擁有眾多的集郵愛好者,但是“郵聯”系列小型張并未成為他們追逐的對象,因而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可以說是冷門品種的代名詞。
“郵聯”系列小型張之所以一直處于相當低迷的狀態,主要在于以下幾點:第一是發行量過大且消耗量又非常小,成為其升值的一大關鍵性障礙。盡管“郵聯”(1)小型張的發行量并不多,僅有125萬枚,但它比起同時期發行的特種類型小型張要高得多,根本無法成為資金關照的目標。這種情況尤其表現在“郵聯”(5)、(6)垃圾小型張上,其價格低于面值正體現出了這一點。第二是紀念類型小型張弱于特種小型張所形成的格局所致。“郵聯”系列小型張都屬于紀念類型的小型張,被處于相對強勢之中的特種小型張所包圍,其價格自然難以保持著穩步的上行。第三是題材上的制約。郵聯大會是一個非常一般性的題材,對于廣大集郵者與投資者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況且每套小型張之間的發行周期又比較長,根本不利于資金的運作,從而造成其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不前。第四是小型張原有運行格局業已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由于發行政策上的重大調整,致使原來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小型張被異軍突起的小版張所取代,進而成為投資者遺忘的角落。
目前的市場正處在沉浸的狀態,熱門品種幾乎不復存在,即使是最新上市的“香港回歸十周年”小全張也未能掀起波瀾。鑒于此,建議投資者不僅要暫時對“吉祥物”小版張等主流品種保持一種觀望的態度,更要遠離像“郵聯”系列小型張那樣的長期乏人問津的弱勢品種。至于“郵聯”雙連小型張是否具有參與的價值,那還要視當時的資金流向以及貨源情況而定,眼下還尚難下結論。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周鳳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