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叫“事不過三”,中國郵市三起三落,以此推理,郵市暴利的機會不會再有了。
往事如昨,中國郵市于風雨飄搖中走過了漫長的幾十年,三次郵市高潮,幾人歡喜幾人憂。成就了多少百萬富翁,也套牢了多少郵壇高手。
有道是:天道酬勤!堅守郵市的兩百萬郵民們終于獲得了上帝的眷顧。種種跡象表明,“事過三”之后,第四次郵市的高潮正已前所未有的堅定步伐向我們走來。這是一次全新的、波瀾壯闊的、空全絕后的、將解放所有套牢盤的最后一次暴利機會了。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了。
近十年的下跌通道,如同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慶幸的是,郵政終于認識了自己錯誤的根源,想要洗心革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雖是被迫,卻也是救郵民于水火啊。想當年,蔣介石雖是被迫抗日,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在中國抗日史上也曾寫下了光輝的一筆。郵政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近幾年,郵市一瀉千里,郵民怨聲載道。國家為搞活郵市,郵票發行量一減再減,庫存郵品付之一炬,這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之策啊,你以為決策者們就不痛心疾首嗎?郵市低迷,既不利民,也不利國。
痛定思痛,想必郵政上層決策者們不會把振興郵市的希望只放在減少發行量和銷毀上。郵市要發展,必須取信于民,大力發展壯大集郵隊伍。只有集郵隊伍增加了,郵政便可加大發行量,國家才能有令人可觀的郵政收入,利國又利民的事,又顯政績,他為什么不做?
郵市的航母即將啟航,這一波行情會讓很多人看不懂。苦渡多年的郵商們將是這次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兩百萬郵民中,必將涌現一批暴富階層,而剛入市的一批新生力量,將會是另一批新生的暴發戶。
也許有人會說,如今郵市又見低迷,如此言論,不合時宜啊。我不以為然。這樣的低迷只是暫時的,它給了更多人上車的機會。它是待發前的蓄勢,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是拳頭打出前的回收,這樣勢必更增添了一份暴利的機會
。
有人說,集郵是擊鼓傳花的游戲,誰接了最后一棒誰倒霉。此言曾有理,但這次錯了。
舉例說:梅蘭芳M漲到3萬5,你說誰接了最后一棒,當金猴漲到2000多,你說誰接了最后一棒。
國家政策的全面落實,郵局無庫存,而大大小小的郵商就是大大小小的郵票倉庫,當集郵隊伍發展壯大了,郵品需求增加,其籌碼必將分而散之,收集郵票大全套的人會越來越多,那時僧多粥少,而那些相對較少的郵品,便成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
那時,當我們回頭看現今的郵票發行量,如同我們如今看梅蘭芳的發行量,看縮普的發行量,你買一套03小版24全,如現在買一張梅蘭芳M這樣難,你能想到那時郵票該是什么價嗎?
從97年中跌倒的郵商們,快回來吧,加入浩浩蕩蕩的集郵大軍。想在郵市上一展身手的郵民們,回來吧。如果你吃、穿、用不愁,如果你沒本事抓到拉丹到美國政府前去領賞那2500萬美金,如果你炒房地產力不從心,炒股又怕承擔風險,郵市遍地是黃金啊,快把如此低價位的郵票抱回家,像養寵物一樣養著它,到時候你再把它放出來,一生的愿望或許就在一念之間實現了,這可是郵市最后一次暴利機會了。
請看下列一則報道:
今年的5月21日,參考消息上刊
載了美國《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題為《新興市場涌動金融投資潮》,下面是一些摘錄:
“在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進行了四年的投資后,投資者現在迎來了一波最長的牛市,一些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股市例如中國。。。。。。已經一路走高,這使得渴求高回報的投資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其它的地方。”
郵市無疑是一個高回報的投資市場。
這是一個外國人慧眼看中國,他從中發現了商機,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中國郵市九年的超跌行情,帶給人們無限升值的想象空間,其暴利機會,以前有,現在有,但以后決不會再有。國家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此役關系到國家郵政的生死存亡,苦等九年的郵人何不順勢而為,為自己暴富一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人們不再為吃、喝、住、穿發愁的時候,人類才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正因如此,美國集郵人數超過了百分之十,而我國按97年估算,充其量不過2000萬,更莫談如今的200萬,這與我國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極不相稱,一旦郵政體制改革完成,郵票的正常憑證功能及保值功能得到體現,集郵人數必將從幾何數量上升。
2008年,郵票價值均已回歸,打折已成為歷史名詞,虛高的郵票理性回調,郵市與國際接軌,中國郵票打入國際市場,那時,諸如卓爾群集藏社、遠東郵票行、彭城集郵社等店鋪林立,隨著集郵人數的增加,郵品自然增值,一片陽光明媚的美景圖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