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毀量的公布,千呼萬喚就是不出來,這可急壞了廣大的投資者和郵民,在網上罵的罵,激將的激將,郵政就是失信于民,你奈我何!
在我看來,以銷毀量來確定存世量,其實已經非常不準確,你想想看就連03小版那么少的量,都撕了不少做寄信用,更何況其它量大的品種了,所以說92年到04年郵票的存世量,永遠是個迷,郵政公布出來的數據也只能做為參考。
郵政暫時不公布銷毀量的原因之一就是,分家后的郵政,04年以前的郵票銷毀后,庫存已經所剩無幾,只能靠之后的來賺錢,所以公布對自己的確沒什么好處,一旦太早公布,也許大家都把資金拿去,捧那些銷毀了的量少精品,郵政豈不是干瞪眼,什么也撈不著嗎?你想想聰明的郵政想做這種事嗎?他應該也在搶,屬于他自己的那一部份份額,打市場的主意,因為銷毀數據在他們的掌控中,只有他們才能更準確的把握,那些品種最有投資價值。
至于為什么遲遲不公布銷毀量,有些人說是想拿來,做引爆大行情的導火線,我想時機成熟的話,這個方法也應該非常湊效。
還有就是在銷毀的郵票里,一定會有一些意料不到的精彩內容在里面,也就是所說的爆冷門,至于會是在什么版塊里還很難說,版塊可分為:郵資封片、郵票、型張、小本票,這四個版塊銷毀最多的又是那一塊呢?
做為投資者,特別是中長線投資者,如果你打算投資這些年限的郵票,在選擇時間段上、品種上應該多研究一下,還要學會注意觀察市場,注意市場動向,做一番推測。比如這么說吧,97年有過一輪大牛行情,92--97年的好些郵票都應該沉淀在民間手上的多一些,但又由于多年的深幅打折,好些郵民也把它拿來折價賣了,換線投資其它項目了。98-2000年之前,因為97年大牛許多郵民還對郵政抱有希望,當時的郵票發行量也很多,但還是有不少人參與了收藏和投資,這些年沉淀在民間手上也相對會多。之后由于郵票多年打折,郵人對郵政徹底失去了信心,全國的集郵人數急劇下降,集郵事業一落千丈。
為了救市,郵政在03年發行了美麗的03小版,郵票發行量也減少了,當時看來效果并不明顯。直到去年銷毀所有庫存郵票,之后所有的郵票才逐漸上了一個臺階。經多方的分析,我想最有潛力的投資品種、收藏品種,你可按時間段來比較,按已經知道的發行量來考慮,按品種來考慮,多方思考后,就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答案,總的說來誰能把握先機,誰就可能穩操勝券。
在這里我說出了我的一些看法,相信加上你的分析也許會更完美,我是在這拋磚引玉,也非常想聽聽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請補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