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郵市的向好,想買貨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有許多郵友在買貨時機上,仍把握不好。筆者認為,最佳的買貨時機,就是郵市行情相對低迷,或是回調基本到位、人氣不佳,買賣清淡的時候,因為在這時,郵價相對很低,容易買了好貨,切了量,還省了許多錢,降低了建倉成本,投資風險最小,一旦來了行情或行情回頭向上,容易獲利,且利潤相對較大;此時建倉,對郵商們來說,也愿意出貨,為了達到資金周轉調換郵品的目的,他們也不愿意加價,因此,此時買貨對已對人都有好處。可是,有的郵友操作思路卻不同,其中最典型的表現之一是,追漲,這部分郵友追漲的理由是,行情不漲不買貨,萬一買了,郵價再跌了不是虧了?即便是不虧,買的郵品占了資金。如果等行情要漲了,趕緊買上郵品,行情一漲,就是利潤,因此,行情越漲越買,越跌越不買,甚至跳樓。這就是所謂的追漲殺跌,其實,這種操作思路害了不少人,在現今的郵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通訊手段非常發達,郵市行情信息傳得很快,可是,這些年來,郵市總是牛短熊長,也就是說,上漲的時間極短,而下挫低迷的時間長,如果你不在低迷時買貨,行情上漲時再買,就容易牢住你,因為這些年來,郵市多是在下挫低迷中度過的,上漲的時候少,而且幅度小,往往是稍一
上漲,行情就結束了,就該賣貨了。可是,總有許多郵友把握不好,平時,本來行情已很低迷了,郵價已跌得很低了,他們還以為要跌,遲遲不肯買貨,等行情上漲了,他們慌了,急急忙忙要貨,這就難免要冒投資的風險。其實,正是這種心理,九年來不知使多少人賠得家破人亡,雞飛蛋打。
這種郵友本來天真地想,行情啟動初現跡象時再買,那時價格便宜,而且買了就掙錢,資金利用率還高。可是,這個時機太難把握了,連郵市的郵商也把握不好,何況家離郵市千里萬里的集郵投資的郵友們呢?因此,在行情初現啟動跡象時買不成,只好變成行情啟動了再買了,但行情啟動了再買,有哪些弊端呢?
首先看郵商:他將貨由低迷期好不容易保留到了行情來了,付著房租商棚租,還要吃喝,他全憑郵票交易吃飯啊,難道就是為了給你在行情初來的時候,便宜的給你?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是行情啟動后,郵商們惜售的原因了,他也怕自已的籌碼賣飛了,一旦賣出了,后面大漲了怎么辦?何況,行情啟動后,有那么多人要貨,因此,本來昨天某郵品還賣10元,行情今天啟動了,你要貨,郵商也看好啊,他不免要價15元甚至更多了,商場有句話叫:賣的總比買的聰明,這就是最好的體現。因此,要在這個時機買貨,是難免多掏錢的。
其次看別的郵友:你持有追漲殺跌的心理,別人同樣如此,當你急著要貨的時候,別人也急著要貨,大家都急催貨,郵友們畢竟比郵商多,郵商們貨是有限的,而場外資金是難估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郵商即便是給郵品加了價,可仍有人要,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郵友們只好多拿錢了,也可能此時有的郵友嫌郵商開的價高,可是,你不要別人要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就是你不嫌價高,貨還沒有呢,你再多么有錢,郵商手里的貨不給你(他更看好),或是郵商沒貨,你買不到。于是,你只好買另外的郵品了,照樣多拿錢。偏偏貨也買了,行情也漲了,還不等你賣出,行情嘩地挫下來了。相反,如果是在行情低迷時吃貨,行情一漲就賣出,也就多少賺錢了,即便是不賣出,行情挫了,也套不了。
再有一點就是,行情在低谷時吃貨,可以從從容容,擇優建倉,有是備而來;而在行情啟動后吃貨,匆匆忙忙,往往資金籌措忙,交易中,常買不到打算要的郵品,只好換郵品,且郵價漲得超乎想象,這無疑打亂了投資計劃。再有行情命短,難逃套牢的命運。真可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好好的心愿,卻豐收一個碌碌空奔忙。
綜所上述,對于吃貨的時機,筆者的觀點是:既然看好郵市,看好大勢,早吃貨比晚吃貨好,低迷時吃貨比上漲時吃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