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南方暴雨連連,北方高溫不斷,夏季就以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方式告訴人們它的到來。就在人們還在為今年郵市歇夏還是不歇夏爭論不休之時,市場上歇夏的腳步已悄然而至,歇夏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歇夏期間有異動的風景引領市場吸引眼球,那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因為這一些看似都是天氣惹的禍,其實不然,究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是沒有強力品種來支撐。今年的第一波行情似乎在5月1日以后就宣告結束了,無論什么板塊在春季輪動暴漲后,時下都在進行回調與整理,即使發行方不久前公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新郵的實際發行量也無濟于事,奧運系列不溫不火,03,04,05,06,07小版下滑不止,編年小型張徘徊不前,JP、JF起伏不定……市場上“跌”聲不斷,調整仍在繼續,目前還沒有強力品種挺身而出。盡管偶爾有“文房四寶”絲綢版、“恭賀新禧”小全張、“二十四節氣”小本片等品種靈光閃現,攪動局面,但它們自身的邊緣性和勢單力薄都無力回天,承擔起支撐整個市場的重任。目前,我國的郵市依然是以炒新為主的市場,由于國家加強了對新郵的宏觀調控,使得今年的新郵波瀾不驚,炒新似乎也底氣不足,這也導致了市場目前的相對平靜和尷尬。沒有強力品種來支撐,也就沒有了堅實的基礎,
遂為市場歇夏埋下了伏筆,郵市歇夏不可避免。
二是天氣酷熱人氣難聚集。進入夏季,天氣變化無常,或刮風下雨,或酷熱無比,或悶熱潮濕,從客觀環境上制約了郵市的“喧囂”,天氣比郵市熱,郵市比冷飲冷,郵市為了防御酷暑,郵商為了規避風險降低成本,不得不采取歇夏的方式來應對天氣。另外,品相是郵品的第一生命,集郵者尤其看重這一點,而夏季郵品又容易出現汗漬、污漬,稍有不慎品相就會受損,盡管這時市場的價位偏低,但集郵者寧愿避開這個季節,否則會得不償失。或許有人會說,現在交易大多在網上進行,即使在郵市上交易,大多營業房內也有空調,既不怕高溫酷署,還可以擋風避雨,但不要忘了只要有交易,買賣雙方就要看品相、數數量,工序一多就難免對郵品有污損,實物交易或許就是郵市不同于股市的最大特點吧。據我調查,許多集郵者在夏季往往采取“三不”政策,不整理郵品、不領取郵票、不閑逛郵市,以此來應對酷署。因此,人心渙散,人氣難以聚集,沒有眾人參與的市場,歇夏也就在所難免。
其實,郵市不是股市,它有它自己的規律和特點,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當股市出現下跌時,郵市并沒有像一些人一廂情愿想象的那樣火爆起來,相反調整還在繼續,歇夏不可避免,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沒有政策面的支持,沒有強力品種的支撐,沒有人氣的聚集,當郵市歇夏成為一種慣例時,不要抱怨,也不要氣餒、更不要悲傷,其實一切都是天氣惹的禍。俗話說,好花不常在,花無百日紅,歇夏既然我們無力阻擋,也無法改變,那就順其自然,安心接受吧。郵市歇夏,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能量的積蓄,夏季已經來臨,秋季還會遠嗎?到那時,我們將迎來一個金燦燦的收獲之季。
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張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