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論壇圍繞賀新禧的話題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唇槍舌戰。兩軍對壘,短兵相接,捉對撕殺,兩敗俱傷。HKK走了,一塵的《6.1公告.論壇新秩序》也出臺了,但爭論還在繼續,本該和諧的郵市仿佛成了亂七八糟的菜市,令人不敢駐足。
我很早就想寫一篇關于賀新禧的文章,但一直不敢動筆,不為別的,就怕招惹是非。我試著小心翼翼地寫這樣一篇文章,寫一篇雙方都不會攻擊我的文章,不知能否如愿。
論壇有爭論,本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了。問題是,我們的爭論已經白熱化,有的已經偏離了問題的本質。更有甚者,說粗鄙話者有之,進行人身攻擊者有之,大有將對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心理。
其實,爭論的目的,無非是爭一個是非曲直,辨明真理,統一思想與認識。我們主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事實說話的爭論原則。在郵市大勢向好面前,我們能否顧全大局,以我國古代先賢的中庸之道來規范我們的言行。
國共兩黨曾經誓不兩立,但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他們攜手并肩,消除隔閡,統一認識,共同抗日,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如今,我們一道從漫漫熊途中走來,我們的矛盾,充其量是一場人民內部矛盾,我們的矛盾該不會比當時國共兩黨的矛盾更深吧?我們為什么不能靜下心來,化干戈為玉帛,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關于賀新禧,我們能不能在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后達成一項共識?賀新禧是不是國家正規郵品?它是不是過了半年的發行期?它是不是公布了發行量?它是不是小全張中的一員?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請寫一篇令人信服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說它是炒新似乎也站不住腳。
寫下這個敏感的話題后,我們先來談談別的。回首歷次郵市高潮,的確每次都與炒新密切相關。郵票炒高的結果呢,卻是郵人為郵政作嫁衣裳。公司貨源不斷沖擊市場,直至郵民無法承愛之重,最后郵市崩潰。97年炒新的結果,是大批的郵人至今還在解套中掙扎。因為如此,他們反對炒新的呼聲便很好理解了,而且還很能引起共鳴。
但賀新禧卻不是新郵,如果硬要說是,但也可解釋為此新非彼新啊。你如果相信郵政不可能再去干加印的蠢事,那么,賀新禧的炒高卻與郵政無關,公司無庫存,它的低開高走就是最好的證明。至于某些人對于賀新禧似乎懷有一種刻骨仇恨,說什么跌到打折也決不會買,這樣的話,那可就真是秀才遇見兵了。
反對炒作賀新禧的人,想必都飽受過新郵之害。他們最擔心的是,賀新禧價格虛高,出現泡沫,自己的故事會在別人身上重演。但我想說,郵市的泡沫是不可能避免的。除了賀新禧,哪一樣炒高的郵品會沒有泡沫?除開郵市不說,股市有泡沫,房市也有泡沫,市場經濟就是伴隨著泡沫而存在的。它好比一瓶啤灑,啤酒倒入酒杯,一定會有泡沫,沒有泡沫的啤酒一定不是什么好啤酒。,郵市炒高的那部分就是泡沫,但它同啤酒的泡沫一樣,經過一定的時間沉淀后,泡沫自然就沒有了。
有股市就會有人炒股,有郵市也就會有人炒郵。郵市需要熱點,沒有熱點的郵市便如死水一般,場內人無心戀戰,場外資金不想來。在郵市高潮暴發前,熱點就象一場馬拉松比賽中的領跑者,領跑的不一定是冠軍,后來者也可以居上。在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大賽中,縮普領跑過,03領跑過,奧運版塊領跑過,縮量jp領跑過,在大家都有點累的時候,賀新禧脫穎而出,它為什么就不能當一下領跑者。
版塊輪動是全面暴發的前奏。翻到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第一頁,你會發現,郵票共分十七類,賀新禧是第十一類,它的名字叫賀年專用郵票,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版塊。所以說,它承接了版塊輪動的大旗也沒錯。再翻到429頁,你還會發現,目前賀年專用郵票類就它一個孤零零地立著,當以后成了系列,它的龍頭效應一定會突現出來的。
賀新禧的價格回調了,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它的回調都在情理之中。即使不爭不吵,它也會回調的,回調的部分就是泡沫,當泡沫消失后,市場會給它一個真實的定位。
我沒有鼓動任何人去買賀新禧的意思。大盤在回調,回調后的郵品中,一定還會有比賀新禧更具投資價值的品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最想說的是,目前郵市需要一個穩定的投資環境,少一點無謂的爭吵,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性的思考,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次超級大行情中收獲到自己應得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