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想寫這個話題,怕攪到這個是非旋渦里,但這兩天收集了些信息,作了些思考,覺得寫出來給大家一個參考,也許是件有益的事情.不想得罪任何人,也不參與辯論.首先是如果郵政想炒,目的何在?
賀喜小全張是特為幸運封量身定制的賀年專用郵票,是一個新的品種.當時各地郵政根據需要向國家郵政進行幸運封要數,與郵政發行的賀年有獎明信片相同,截止期完后便無法要數.當時,由于其是一種新的產品,而且價格較高,加之沒有計劃要求,因此各地郵政都很保守,要數不多(至于全國是不是三百多萬,不太清楚),據掌握的情況有個中部大省全省只要了二十多萬.這些封要數過后,由于國家郵政要求及時結算,以及元宵節需要開獎等因素,絕大部分都通過窗口銷售和單位定數,甚至內部下達任務,或者以低價格銷售到郵市,將幸運封在春節前基本消化光了.因此,從這點看如果郵政想炒幸運封和賀喜張,目的估計不會象有些朋友說的想圈錢,因為沒有多余的庫存,我想郵政也不敢偷偷加印,這是需要公證處公正,中央電視臺參與,公開開獎的呀!
那么如果是郵政想炒作,真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最近進行了一些了解,也在網上全方位的觀察,有些感悟.目的也許正如有些朋友說得郵政想激活集郵市場了!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郵政已經實施改革,郵政集團公司企業化運作,需要一個穩定健康的外部環境,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而集郵市場的低迷,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對郵政發展和企業形象不利,郵政必須要為郵市的全面振興發揮作用;
二是本次幸運封以高中獎率推出,再配以特制賀喜張,目的是讓社會盡快接受,而實際運作并不理想.但無心栽柳,由于該封發行價較高,除了少數郵人盯準了,購買了一些,大多數幸運封使用者一般都是效益較好的單位和相關單位有些臉面的人.如果能通過炒作中獎絲綢版和賀喜張,使得短期增值,激發這些人的集郵收藏興趣,那就有可能擴大相當一部分集郵隊伍.
其次如果是部分郵商想炒作,我分析目的也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這些高手有一定的先知性,在各地郵政還在琢磨如何銷售幸運封時,搶得先機,以較低的價格建倉,那么通過拉抬獲取更高的利益.實際上真正的炒作絲綢版是在開獎以后,而賀喜張更是不到兩個月時間.另一方面是部分真正有責任心的郵商為激活市場,通過這一新的品種造勢,營造郵市投資氛圍,吸引更多資金介入市場.
思考的不太全面,也許還存在一些錯誤判斷,請各位老師指正!
還有就是一些郵友提到的銷毀和公布發行量的事情,我上面已經分析了,產品是賀年專用封和賀年專用郵票,各地郵政基本上已經沒有庫存,也就不存在銷毀問題了.至于數量公布,我想作為特制產品,也許也不會象正常的紀特郵票和郵品那樣去處理的.(沒有人看過普通郵票短期內正式公布過數量吧)
再次重申,本文是自己分析,研究和思考,供感興趣郵友參考之用,沒有任何引導和傾向性,不為任何利益集團和個人講話,不牽涉任何其他方面問題,更不會參與任何其他延伸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