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郵幣卡市場走出了最低谷,各個板塊都在蠢蠢欲動,開始了輪番啟動的行情,但惟獨有個板塊似乎按兵不動,這就是封板塊。
在各類郵品中,封片一直被看做是“垃圾板塊”,其原因是在低迷的市場中,封片的價格普遍偏低,其中很多品種長期在面值或發行價之下,并且難以成交。
但一個現象卻是,只要市場產生行情,尤其是中等以上的行情時,封片往往充當著“黑馬”角色,存在著明顯的暴利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封片并非“垃圾”,而是被埋沒在“垃圾箱”里的“金子”。
今年以來,隨著郵市回暖,以“金猴”和小型張“梅蘭芳”等為代表的一批老珍郵率先創出了歷史新高,郵票中的小版、小型張、小本票和部分大版均不同程度地上了臺階。與此同時,錢幣和磁卡板塊也有不俗表現。郵品“垃圾板塊”中的片,在縮量片的引領下,已經擺脫了“垃圾”身份而價格不斷向上攀升。相比之下,如今郵幣卡市場中只有封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幾乎同一時期,郵資片系列出現了“縮量片板塊”,并在此帶動下,把片的地位與封開始分離,隨著片的價格普遍上揚,“垃圾板塊”中僅剩了一種郵品——封。
既然封中也出現了“縮量封板塊”,為什么沒有像片那樣擺脫“垃圾”的命運呢?究其原因,是封的家族有個更特殊的成員——紀念封。
這里所說的紀念封,主要特指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的紀念封,具有特殊題材和權威性,對郵票發行的題材遺漏有補充作用。在歷年來的大中行情中,紀念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們演繹出驚心動魄的奇跡。比如:1996年發行的“片火”,在短期內便實現了價格從30元至1000元的跨越,而在1997年大高潮中,它的價格達到6000多元,最大漲幅超過200倍;同年發行的“江封”,通過半年的運作,價格從0.8元漲至80多元,最大漲幅超過100倍;后來發行的“歐元”、“巡回展”以及“外交封”系列和“體育封”系列等,均有過驚人表現,就連“王偉”、“鴿子”、“梅蘭芳”等紀念封,也都有過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漲幅。
紀念封與郵資封同屬于封的范疇,但二者也有不同。紀念封上雖然也有帶面值的郵票,但是一般在發行時便給蓋銷,因而失去了做郵資憑證的功能。但有一弊便有一利,紀念封上多了一個集郵的概念——戳,承載了更加豐富的集郵文化和歷史資料。而且,紀念封一般發行量非常小,通常不會超過10萬套,即便是超級重大題材,如北京奧運會紀念封(AY編號序列)也僅僅發行十幾萬套。
由于紀念封的屬性、發行量等特點,只要題材突出,便很容易被莊家操控,成為“黑馬”。當前封板塊整體按兵不動,決不是封的“垃圾”屬性永遠存在,而是蘊藏著未來巨大的暴利潛力。從郵市的歷史和目前所處的大行情時間窗,以及現有品種和未來可開發品種來看,封中的“領頭羊”早已確立,那便是北京奧運會紀念封。
奧運會紀念封系列的龍頭——奧運會倒計時一千天(編號AY-01)紀念封,自2005年11月12日發行以來,最低價為9元,最高價為42元,目前穩定在20元左右,其價格波動空間最大還未超出5倍,明顯屬于未啟動品種。作為集紀念封、首日封、錯封、北京奧運會題材、正宗奧運會郵票、奧運系列郵品龍頭和超低價位于一身的郵品,“一千天”紀念封已經成為無以替代的超級大黑馬品種。正是由于它的啟動將決定郵市大行情的時間表,才使得主力強行壓盤,作為行情操縱者的主力,必然在全盤考慮著決策,在大行情的大幕拉開之前,決不會輕易讓最具潛力的板塊先行發力,而一旦封板塊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跳出“垃圾箱”而一躍成為黑馬輩出的板塊時,郵市將再度爆發空前的大高潮。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昌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