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上賺了錢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尋求新的交易場,“郵幣卡”在沉寂了很長時間后突然發力
田村卡、03小版、紀念幣、郵資封片,這些幾乎被投資者遺忘的詞匯在2007年又忽然熱了起來。在股市大漲的同時,“郵幣卡”這一曾經上演過無數精彩故事的收藏類投資領域,也開始交易頻繁、價格追高。 “郵幣卡”能夠制造的瘋狂要遠遠超過股市和樓市,價格變化更是詭異。10年前,田村卡就制造了中國“郵幣卡”史上最有名的瘋狂案例。
田村卡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誕生的、用于無人值守的公用電話的電話卡,在1995年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開始被炒家選中大規模炒作,并在1997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1996年價格還在1000元的“梅蘭芳”卡在1997年漲到了10000元,“牛”卡從120元漲到了800元,這樣的炒作也讓田村卡的利潤空間透支完,造成田村卡板塊的全線敗壞,其價格跌破了面值還在打折。此后9年,田村卡的普遍跌幅超過90%,玩家僅僅剩下不到5萬,幾乎被收藏類投資者視為已經死亡的收藏領域。
然而就是這一“郵幣卡”領域中最傷投資者心的田村卡,從4月底開始,其價格上漲速度再度飆高。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被視為“垃圾卡”的普卡,面值400元,當年連打半折都不好賣,現在更是連打電話的價值都沒有了。但其價格竟在五一節前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從每套1500元漲到了8000元,超過了田村卡最具代表性品種的測試卡和“梅蘭芳”卡,莊家試圖啟動這一死亡市場的力度可見一斑。
以田村卡的瘋長為代表性,進入4月以來的中國“郵幣卡”市場莊家已經開始準備大玩而特玩,市場顯現出巨大的活力。人民幣收藏中的第二套人民幣、郵票中的1980年“庚申猴”以及奧運紀念金銀幣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郵幣卡”投資品,而很多品種的上漲幅度都在近一個月超過50%。這樣的局面和10年前幾乎如出一轍,在股市存在風險預期的情況下,莊家啟動“郵幣卡”市場用來規避風險并繼續賺取高額利潤,在這一過程中,投資品的價值也正在重新被發現。田村卡這樣實際不值一文僅僅具有收藏價值的東西像股市上瘋狂的權證交易,而金銀紀念幣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商品價值,則被打造成了“郵幣卡”市場中的大盤藍籌。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郵幣卡市場近期全面上漲主要是股市前期的持續上升,不少投資者都從中獲利,資金更充裕。在前期一段時間的獲利之后,一些投資者開始把部分資金轉移到其他領域,郵幣卡市場也因此獲益,入場資金大大增加,抬升了整個市場行情。而中國百姓被牛市激發起來的投資熱情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抑制,即使國家對股市調控,對房價打壓,已經嘗到了甜頭的投資者也肯定不會乖乖像以前一樣把錢存進銀行。以“郵幣卡”為代表的收藏類投資雖然在規模上不能和股市、樓市相提并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監管措施并不到位,更能為炒家創造令人咋舌的收益。但炒作“郵幣卡”市場存在的風險也遠遠超過股市,尤其是在“郵幣卡”一旦被套牢,解套難度要遠遠高于股市。
“郵幣卡”能夠制造的瘋狂要遠遠超過股市和樓市,價格變化更是詭異。10年前,田村卡就制造了中國“郵幣卡”史上最有名的瘋狂案例。
田村卡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誕生的、用于無人值守的公用電話的電話卡,在1995年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開始被炒家選中大規模炒作,并在1997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1996年價格還在1000元的“梅蘭芳”卡在1997年漲到了10000元,“牛”卡從120元漲到了800元,這樣的炒作也讓田村卡的利潤空間透支完,造成田村卡板塊的全線敗壞,其價格跌破了面值還在打折。此后9年,田村卡的普遍跌幅超過90%,玩家僅僅剩下不到5萬,幾乎被收藏類投資者視為已經死亡的收藏領域。
然而就是這一“郵幣卡”領域中最傷投資者心的田村卡,從4月底開始,其價格上漲速度再度飆高。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被視為“垃圾卡”的普卡,面值400元,當年連打半折都不好賣,現在更是連打電話的價值都沒有了。但其價格竟在五一節前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從每套1500元漲到了8000元,超過了田村卡最具代表性品種的測試卡和“梅蘭芳”卡,莊家試圖啟動這一死亡市場的力度可見一斑。
以田村卡的瘋長為代表性,進入4月以來的中國“郵幣卡”市場莊家已經開始準備大玩而特玩,市場顯現出巨大的活力。人民幣收藏中的第二套人民幣、郵票中的1980年“庚申猴”以及奧運紀念金銀幣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郵幣卡”投資品,而很多品種的上漲幅度都在近一個月超過50%。這樣的局面和10年前幾乎如出一轍,在股市存在風險預期的情況下,莊家啟動“郵幣卡”市場用來規避風險并繼續賺取高額利潤,在這一過程中,投資品的價值也正在重新被發現。田村卡這樣實際不值一文僅僅具有收藏價值的東西像股市上瘋狂的權證交易,而金銀紀念幣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商品價值,則被打造成了“郵幣卡”市場中的大盤藍籌。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郵幣卡市場近期全面上漲主要是股市前期的持續上升,不少投資者都從中獲利,資金更充裕。在前期一段時間的獲利之后,一些投資者開始把部分資金轉移到其他領域,郵幣卡市場也因此獲益,入場資金大大增加,抬升了整個市場行情。而中國百姓被牛市激發起來的投資熱情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抑制,即使國家對股市調控,對房價打壓,已經嘗到了甜頭的投資者也肯定不會乖乖像以前一樣把錢存進銀行。以“郵幣卡”為代表的收藏類投資雖然在規模上不能和股市、樓市相提并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監管措施并不到位,更能為炒家創造令人咋舌的收益。但炒作“郵幣卡”市場存在的風險也遠遠超過股市,尤其是在“郵幣卡”一旦被套牢,解套難度要遠遠高于股市。
“郵幣卡”能夠制造的瘋狂要遠遠超過股市和樓市,價格變化更是詭異。10年前,田村卡就制造了中國“郵幣卡”史上最有名的瘋狂案例。
田村卡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誕生的、用于無人值守的公用電話的電話卡,在1995年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開始被炒家選中大規模炒作,并在1997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1996年價格還在1000元的“梅蘭芳”卡在1997年漲到了10000元,“牛”卡從120元漲到了800元,這樣的炒作也讓田村卡的利潤空間透支完,造成田村卡板塊的全線敗壞,其價格跌破了面值還在打折。此后9年,田村卡的普遍跌幅超過90%,玩家僅僅剩下不到5萬,幾乎被收藏類投資者視為已經死亡的收藏領域。
然而就是這一“郵幣卡”領域中最傷投資者心的田村卡,從4月底開始,其價格上漲速度再度飆高。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被視為“垃圾卡”的普卡,面值400元,當年連打半折都不好賣,現在更是連打電話的價值都沒有了。但其價格竟在五一節前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從每套1500元漲到了8000元,超過了田村卡最具代表性品種的測試卡和“梅蘭芳”卡,莊家試圖啟動這一死亡市場的力度可見一斑。
以田村卡的瘋長為代表性,進入4月以來的中國“郵幣卡”市場莊家已經開始準備大玩而特玩,市場顯現出巨大的活力。人民幣收藏中的第二套人民幣、郵票中的1980年“庚申猴”以及奧運紀念金銀幣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郵幣卡”投資品,而很多品種的上漲幅度都在近一個月超過50%。這樣的局面和10年前幾乎如出一轍,在股市存在風險預期的情況下,莊家啟動“郵幣卡”市場用來規避風險并繼續賺取高額利潤,在這一過程中,投資品的價值也正在重新被發現。田村卡這樣實際不值一文僅僅具有收藏價值的東西像股市上瘋狂的權證交易,而金銀紀念幣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商品價值,則被打造成了“郵幣卡”市場中的大盤藍籌。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郵幣卡市場近期全面上漲主要是股市前期的持續上升,不少投資者都從中獲利,資金更充裕。在前期一段時間的獲利之后,一些投資者開始把部分資金轉移到其他領域,郵幣卡市場也因此獲益,入場資金大大增加,抬升了整個市場行情。而中國百姓被牛市激發起來的投資熱情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抑制,即使國家對股市調控,對房價打壓,已經嘗到了甜頭的投資者也肯定不會乖乖像以前一樣把錢存進銀行。以“郵幣卡”為代表的收藏類投資雖然在規模上不能和股市、樓市相提并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監管措施并不到位,更能為炒家創造令人咋舌的收益。但炒作“郵幣卡”市場存在的風險也遠遠超過股市,尤其是在“郵幣卡”一旦被套牢,解套難度要遠遠高于股市。
來源: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