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是人類社會同 客觀自然界 斗爭、生存、繁衍、發展的實踐過程,如不能“適應”早被歷史淘汰。今天,面對郵票投資市場和行情,一部分人“適應”了,就生存發展的好,也賺了大錢;一部分人還不“適應”,則賠錢或被迫出局。
面對大背景、新政策、強導向、將形成的大行情,誰也不能說先天就“適應”。 前階段,筆者綜合大家的智慧和市場實況,歸攏了六個部分《“超級”大行情走勢析》同郵友們交流。近來,針對三周的大盤橫盤、調整、顯弱, 一些人又穩不住陣腳,好像沒了方向,持疑“大盤見頂”、“無特大行情”、“紅旗還能打多久”、“歇夏提前”等,認為有必要再次交流。筆者的態度始終是看準方向后,堅信不移,不為一陣起高而激、不為一時顯弱而萎。 并論證總結:超級大行情,會在 “適應”中發展。
一. 要“適應”市場各品的“疊創新高”
大勢向好,郵幣卡全面攀升, 繼“板塊輪動”和“比價效應”之后, “板塊聯動”和“超市價格” 又將會隨著行情的發展而體現,這是在牛市定格前提下的必然趨勢。雖說“牛市不言頂”,但一個波浪段沖擊過強、過猛,價格漲的過高、過快,讓人看不懂,也讓人望而卻步,加之莊家運作、獲利盤回吐,是導致5月3日后進入調整的根由。
通過 技術指標調整 和人的思維調整及養精蓄銳,對行情的大幅走高“適應”后,還會在不斷“適應”中疊創新高。以03小版為列,春節前個別過百,一些人不“適應”、不理解,進入4月,當歷史套牢盤全部解套后,仍然走出有規律的“疊創新高”。其24全在一年多的時間中,從550元到800、1000、1300、1650,盡管回調到1600,下跌也不超過一波上漲額的15 %。 但在下個 新波高 將最低突破2000元關口。在此期間,對03有善意的告誡“太高了”,有空倉的想“打壓”低位補貨,也有按比價宣揚自己持有的板塊,都可以理解。但,在“金猴”走出獨立行情后,不可否認03渲染人氣、拉動大盤,使不少中后期票品幾個月翻番。特別是“航母”、郵資封片板塊中的 縮量、題材意義重大的各品,表現活躍突出。
一些人不能及時抓住機遇,在市場各品“疊創新高”面前,不敢跟進,在調整中,又擔心下跌, 看似入了市,但在不“適應”和不理解中掉了隊。現在回頭比較,以前你認為漲得太高了的任何品種,現在看看還高么? 當你“適應”了過去的高價位,新的高價位又擺在我們的面前,當然現在 “適應”正當時。另外,我們不宜追高,還可以選擇眾多沒啟動、漲幅小、潛力大的優秀品種。
二. 要“適應”本輪行情的大趨勢
筆者堅持以前的觀點,即“慢牛”行情是“超級”大行情前夜的主旋律。對于目前正在康復中的市場和逐漸理智化的郵人和投資者,不宜、不易產生“井噴”,國家也會在宏觀調控中避免。如認同本輪大行情是以“慢牛”的趨勢發展,就要既要堅信,又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其意是大行情不可能是“突發”和“爆發”,而是在社會和人們的“適應”過渡,當然不排除局部爆點和全局的“三級跳”,其因以前有過論述,不再重復。
行情的發展,不僅要依靠廣大投資者的參與,關鍵還要靠集郵大眾來參與并鑄造“金字塔”的底基。在底基還不堅實的條件下,指望連續不停的上漲或暴漲,不現實、不客觀、不理性,大眾也無機會參與進來,這樣的行情不會長久,更不是這次行情的真正意義。
在這樣的走勢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勇于參與,立足長線,在不具備相當能力和某些條件下,不可盲目跟風、炒新、作短。真正的投資者,對于已經具有 且看好的品種,不要受外界某些因素(特別是所謂的莊,要相信自己)的干擾,堅決捂住;綜合衡量對比持有的品種還不夠“優秀”、增值潛力不大,也可果斷換手,選擇滿意的品種;投機、炒短者(指非專業),往往容易雞飛蛋打,炒新被套、炒老底價抬高,得不償失。
我們現在處于大行情的初春,要學農者,不失時機、播下良種、精心管護、等待秋收,方是符合自然規律、安享自得之為。
三. 要“適應”國家宏觀的政策導向
自06年12月至今,國家最高輿論權威央視臺接二連三的宣傳 “郵市在中國是僅次于股市的第二大投資市場”,并及時跟蹤報道市場發展狀況,在5月18日《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又播出:“ 郵市升溫 平均上漲2倍 ”。這一明朗深入的政策導向,已得到更多場外投資者的認同和參與,收藏熱也將再度興起,“希望工程”的滯后潛能孕育待發,“超級”大行情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因素。
國家為何在打擊行業暴利行為、加大額外收入所得稅的情況下, 給于集郵市場如此傾向的政策?且大有郵市不起不罷休、馬上好起來的勢頭? “出師有名”、“事出有因”。筆者去年五月就提出過,這是北京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需要,在奧運會前夕,必須徹底清除打折票這一“垃圾”,使郵票成為真正的國家“名片”,成為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和文化底蘊同國際友人交流的“禮品”。
現在的跡象證明,07年底將會徹底消滅打折票。08年將會迎來郵市的高潮,可能會延續到09年,但一定不會是暴漲暴跌、曇花一現的高潮。筆者認為高潮前(目前)的市場是國家扶持、激勵、著手“希望工程”為主,之后則是宏控、引導、普及培育 為主,保持市場可續性的良性發展,為高潮后平穩過渡到初步繁榮的集郵文化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應該是國家長治久安、重點研究的課題。
鑒此,郵商、投資者、收藏者都應該放下包袱, 理解“適應”國家的政策導向,樹立長久立足郵市的思想,克服轉變高潮來了或高潮前就“跑局”的想法。在場的都是集郵事業的骨干,如都這樣,可能一是大局難興,二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君不知中國郵政近幾年發行的所有郵品,從款式、題材、數量,都堪稱 一段歷史 之最么?你不參與他參與,國人不參與國外人參與。毫無疑問,對于既是文化收藏、又能大幅增值的“特殊商品”的郵票,海外郵商和國際投資者,早已關注、著手, 那些“精品”現在誰知流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