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0 江西商報 邱欣輝 汪清林
人間最美四月天,在這個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季節,郵市也上演著一幕幕充滿激情的劇情,“庚申猴”一舉突破了3000元大關,03、04小版張風光無限屢創新高,編年小型張大舉向面值進軍,郵資封片沖高回落仍暗流涌動……
全國郵市行情再度大漲,但南昌郵市卻“沉默依舊”。早在1997年郵市大行情時,南昌曾被譽為全國四大郵市之一,然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南昌郵市,卻早已淡出了郵市投資人的視野。匆匆忙忙的過往的行人、形單影只的忠實的“集郵迷”,冷冷清清的南昌郵幣卡交易市場里再也沒有了曾經單日銷售額數百萬的火爆場面。
■如今南昌郵市門可羅雀
南昌郵幣卡交易市場幾度搬遷,通過一路詢問,記者終于在船山路和中山路的交匯處找到了它。比起當年滕王閣外車水馬龍的場景,此刻卻是說不清的滄桑與落魄。如今的南昌郵幣卡交易市場,面積很小,頂多二、三百平米,除了賣卡和幣的,賣郵票的沒幾個攤位,其中還有一半的攤位空著。除了看到有兩個人在找一些用完的游戲卡做收藏外,幾乎沒人在做其他郵品交易。
鄺師傅是一個退休工人,老倆口都有固定的工資收入,生活比較寬裕。出于對郵票的喜愛,六年前,鄺老剛剛退休,便在南昌郵幣卡交易市場尋得一個攤位做郵資生意。
“現在來買郵票的人不多了,沒有以前那樣市場里到處都是人。”鄺師傅把指頭上的煙灰彈了彈,整理著自己玻璃攤位上一些零散的郵票,“我現在攢的郵票都是自己小時候用零花錢買來的,平時我都會拿出來看看。”鄺先生如數家珍的向記者展示他積攢的“寶貝”,還不時地向記者介紹,這一張是什么郵票,什么年代出的,當時自己是花多少錢買的,現在的市場價又是多少,升值了多少。同業內一些老資歷的郵票生意人相比,鄺師傅的集郵史談不上很長,他開玩笑地說自己還是郵票市場里面的小孩子。他之所以固執地熱衷于境地困難的南昌郵票市場,源自于他小時候的愛好,那時候,集郵是許多人業余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家長把集郵看作是拓寬孩子知識面和陶冶孩子情操的重要途徑。
兩個收藏卡片的愛好者走后,市場里就只剩記者和一個剛拿著幾捆奧運紀念幣進來的小伙子。小伙子和收購這個紀念幣的攤主小聲交談著這樣難得的一次商機,生怕被旁邊的老板搶去這筆生意。午飯時候,進出市場的人似乎多了一些,不過,那些都是一些樓下送外賣上來的小販,還有就是一些急著回家吃飯的攤主。也許是整整一上午都沒幾個人,好多攤主都開始忙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了,只有幾個下象棋的攤主和那個賣郵票收藏知識類報紙的老人還在堅守著他們的“陣地”。記者細數了數,從自己進市場那刻起進來市場的總共不超過十人,買郵票的只有兩個,并且都沒有成功交易。
■昔日南昌郵市人滿為患
曾經作為“四大郵市”之一,南昌郵市經歷了一段令人難忘的輝煌歲月,但隨著改革開放和郵政改制后,南昌郵市度過了短暫的春天,告別昔日的輝煌,從此南昌郵市每況愈下,日漸蕭條和倦怠。
1997年國內暴發了罕見的炒郵高峰,郵市行情涉及面非常大,全國參與的人數相當多,高潮時各主要城市都開辦了兩個以上郵市。當時,南昌郵票市場人滿為患,價格炒得飛上了天,積壓庫存的郵資票品拋向市場,大量郵資票品基本上都是未經消耗直接高價流入民間。
南昌郵幣卡交易市場那時還是在滕王閣,每天都有上萬人在市場里逛,那時候郵票生意火的不得了,郵市的攤位用錢都是買不到的,最火的時候,一天的交易量能夠超過百萬!天南地北的郵市投資者匯集在南昌郵市,景象一片繁榮!
據了解,南昌郵幣卡交易中心最先是設在八一公園的,后又遷址滕王閣,本想借滕王閣的“靈氣”來護佑郵市,但由于進出郵市的人員混雜,與滕王閣優美恬靜的風光不相吻合,于是政府決定再次遷移郵市,最后郵市把家安在船山路和中山路交界處,至今再無“動靜”。南昌郵市大大小小的搬遷歷經四五次。反復變遷地址,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場一心想要找回昔日的集郵群體,重新發展壯大南昌郵市。
■違背市場規律導致郵市低迷
由于中國郵票市場以前是計劃管理主導,無論是郵票的印刷、出版、發行、買賣一條龍都是國家進行嚴格的市場控制,隨著改革開放有了市場經濟以后,無一例外,郵票市場也面臨著改革,開始從計劃管理走向市場經營,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革后,一些不好的體制是得到了改善,但是一些沒有必要改革或者有待爭議的體制改革后必然出現管理上的危機,增加治理上的難度,有些行業的管理層并沒有按市場規律辦事,沒有深入調查和探索。這是造成郵市低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