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自1982年發行JF1納米比亞以來,在郵資封的發行政策上面,一向非常嚴謹,至2007年,25年以來一共只發行編號86號郵資封,平均每年發行3-4枚郵資封。即便在前幾次郵市大潮中,對封的嚴謹的發行政策也沒有絲毫改變,政策的一脈相承,奠定了郵資封在郵票收藏領域的獨特地位。
從郵資封的發行量分析,郵資封的發行歷史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82年-1990年,國家發行了JF1納米比亞-JF30中廣電臺,發行量都控制在100萬以內。第二階段1991年-2004年,發行了JF31新興版畫-JF75經濟普查,發行量在105-629萬之間。第三階段2005年-2007年(簡稱縮量封版塊),國家郵政發行了JF76故宮-JF86農業普查,一共11個品種,從1991年JF31發行以來,從JF76故宮開始,18年來郵資封的發行量第一次銳減到100萬以內。
在11個縮量封版塊中,發行量低于100萬的品種有7個,其中教育封的發行量更是銳減到57萬的驚人地量,并且國家郵政將中巴建交,西安事變等重大外交歷史題材安排在JF發行,政策對郵資封的扶持用意深刻,不言而喻。但是盡管發行量銳減和政策的刻意扶持,處于郵票市場不引人注目位置的郵資封,并沒有引起廣大郵人的關注,市場價格仍然低于國家售價,大量的縮量封在不斷零售,大量消耗。
郵資封片自從誕生以來,在世界范圍一直是封強于片,在我國九十年代以前同樣是封強于片。但是自從91年以來的幾次郵市大潮,因為封的體積較片大,而且軟,不被炒家看好,郵資封人為的出現了近十幾年來被賦予的若勢地位。同樣也造成了郵資封長期大量的消耗,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屬性,這就為郵資封日后的撥亂反正,強勢收藏地位的重現和輝煌,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今年長期向好的市場大勢已經確立,很多嗅覺靈敏的投資者已經涉足郵資封領域,早中期的郵資封由于存世量不多,已經走向自然升值的道路。2005年以來發行的縮量郵資封,由于設計精美,發行量少,題材重大,將成為郵資封投資領域的皇冠上的鉆石,以重大外交題材,第一枚建交封-發行量只有86萬枚的中巴建交封,和重大歷史題材-發行量只有131萬枚的西安事變封為代表的縮量封,目前價格低廉,如此重大的政治題材,如此人見人愛的出眾設計,每枚還不到4元,以中巴建交封和西安事變封為代表的縮量封,相信不久將來,必將大放異彩,將帶領郵資封重鑄輝煌!
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yt168.net/UploadFile/2007-5/20075317311094073.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yt168.net/UploadFile/2007-5/20075317313317493.jpg)
來源:炒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