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一直在唱多郵市,看到近期郵市的大漲總算松了口氣。一是沒有誤導集郵愛好者,二是佐證了自己的判斷。但看到近期身邊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操作方式,心里不免著急。由于受股市大潮的影響,很多人將郵票也做股票在炒,這是不行的,犯集藏市場的大忌,因此,特發這篇文章,提醒一些集郵愛好者,特別是新入市者:別錯把郵市當股市。一、郵市與股市的共性
郵票與股票都是投資市場的寵兒。央視的一句話:“郵市是第二大投資市場”算是代表政府給郵市一個名分,確立了郵市的正規與合法性。這句你現在看來平淡的話,將來甚至可以享受不滅的香火,惠澤無數的集郵愛好者。
為什么郵市是第二大投資市場?期貨市場不大嗎?房地產市場不廣嗎?不是,期貨市場不是大眾化的市場,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參與,所以不能成其大;房地產市場因為涉及國計民生,不能隨時、無限炒作,所以不能成其廣。而郵市,因為其參與者的廣泛性和發展的廣闊性,可以成就其投資市場的威名,成為第二大投資市場。
郵市、股市都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投資市場的關聯性是有目共睹的,中國股市與郵市同氣連枝的發展特性也是所有郵人及集郵愛好者共同領教過的。為什么它們會有相類似的發展特性呢?因為它們都是一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反映。社會祥和,經濟發展,則股市必然上升,而遵循盛世收藏的原理,郵市也必然會隨之而動。郵市、股市都是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的手段。雖然在規模和力度上郵市對國民經濟的調控沒法跟股市相提并論,但郵市作為第二大投資市場和最有影響力的集藏市場,她對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對社會游資的投資取向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央視在郵市發展的關鍵時刻拋出“第二大投資市場”論,目的就是引導投資領域關注和開發這塊潛力巨大的寶藏,以緩解整個國民經濟投資領域流動性過剩的困局,緩解游資對股市的巨大沖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郵市、股市都是智慧博弈的墳場。任何一種投資都需要熟悉和研究,沒有一定的知識、智慧和遠見,不可能取得輝煌的勝利。你也許可以舉出很多跟風、博傻的成功事例,但你更應該看到,這場智慧博弈的墳場寬廣無邊,很多自信的頭顱在這里折戟沉沙。
二、郵市與股市的不同交易方式和內容不同。
郵票是實物交易,交易的是具體的郵品,它因本身包含的信息量不同而具備不同的價值,生成不同的價格。股票是無紙化交易,交易的是股權,它因股權已經或可能產生的價值而生成不同的價格。這種不同導致郵市交易明顯難過股市,并且,郵市交易本身就可能對交易品產生毀損。
增值的方式不同。郵票通過其價值的被認同、消耗、毀損、集郵愛好者的收藏沉淀而升值,類似于自然淘汰的過程。真正量小的精品,其上漲的空間是無限的,就算不是精品,隨著消耗的增加,其價格的上漲也是必然的。股票則是通過股權產生的孳息而升值,由于孳息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因而,其升值是不確定的。消耗、消失的后果不同。郵票消耗得越多,剩下來的價值就越大,價格越高。股票代表的股權數量是不變的,但股權代表的資產量是變化的,如果資不抵債,企業破產,股票也許就不值分文。
市場性質不同。雖然郵市、股市都是投資市場,但細分一下,股市是金融領域,郵市是集藏領域。金融市場有個基本特點,講究流轉率,只要有利,流轉的速度越快,利益越大。集藏市場也有個基本特點,賣家不如捂家,捂家不如藏家,并且,過多的交易對藏品損壞很大,會直接導致藏品的貶值。
政府對兩個市場的監管力度不同。由于股市關系國計民生,便于大資金進出,無紙化交易,因此,政府的監管既必須到位,也可以到位。郵市在主體經濟中的地位遠不及股市,也不太方便大資金的進出,又是實物交易,因此,政府的監管沒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到位,就算覆蓋了所有經濟領域的所得稅都沒有開征。
說這么多,其實只想提醒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很多人股、郵兩棲、或由股轉郵的情況下,要放棄很多的股市思維和操作手法,在有大行情的情況下,以平靜的心,選對品種,立足中長線,也許會讓你贏得意想不到的更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