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郵品”一詞,大致可分為投資“邊緣”郵品和性質“邊緣”郵品兩大類,前者是指被大家認同為“正宗”的郵品投資對象,但由于投資屬性等原因而難以成為投資運作核心的品種,后者則是指“身份”難以得到市場認同,從而影響其作為市場投資品種的地位。那么,這兩類“邊緣郵品”在目前市場中的表現如何,今后可能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投資“邊緣”品種表現與大盤走勢密切關聯,但不乏潛力
郵市投資發展至今,事實上一直存在著核心投資品種和“邊緣”投資品種的區別,而這種所謂的核心與“邊緣”地位,往往會隨著形勢和認識的變化而發生轉變:JT票是最早的郵市投資核心,當時小型張由于面值高而備受冷落,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成為打折品種,但誰曾想到小型張在1997年的郵市高潮中會成為搶手的熱門?
然而,在1997年之后的郵市低潮期開始后,編年小型張卻由于發行量過大而淪為人人躲避不及的“邊緣”品種;再如紀念郵資片,剛剛出現時根本得不到重視,卻不料在市場的幾次高潮中逐步成長,并最終成為1997年高潮時最大的“黑馬”。種種歷史告訴我們,投資核心品種和投資“邊緣”品種并沒有絕對的界線。而從這些投資“邊緣”品種的發展過程來看,在很大程度上與大盤的走勢密切相關,幾乎都是在較大行情出現、市場各板塊普遍大幅漲升的情況下,完成自身的蛻變的,畢竟在行情平淡或低迷的情況下,市場人氣與資金維持核心品種都顯得較為吃力,更不用說去考慮那些“邊緣”品種了。當然,盡管與大盤走勢有著密切的關聯,但這些投資“邊緣”品種自身具備一定的潛質卻是它們之所以能夠出現轉變的根本原因,JT小型張和紀念郵資片板塊都是典型的代表。自身有潛力,再加上形勢的配合,往往就能出現不再“邊緣”的情況。
去年以來,紀念郵資片板塊一舉走出多年被“邊緣化”的困境,成為市場中奪目的亮點,就很能說明問題。對于這一類投資“邊緣”品種,投資者不應忽視,即使是它們處于暫時的“邊緣”境地的時候,仍可以對它們的投資潛力多加關注與分析,只要是真的有潛力的品種,完全可以采取“以時間換空間”的操作策略。
性質“邊緣”品種短期難受市場廣泛認同,但易成炒作重點
性質“邊緣”品種與投資“邊緣”品種的情況不盡相同:后者雖然暫時“邊緣”,但其投資地位是得到市場普遍認可的,無非是投資潛力大小的問題。而前者則本身“身份”就遭到投資群體不同程度的質疑,能否進入投資視線尚存疑問:典型的代表就是去年“炒”得熱火朝天的奧運極限片。類似這樣的品種之所以受到質疑,關鍵原因就在于目前郵市投資者所能認同的投資對象基本上是國家郵政主管部門正式發行的郵資憑證,而類似于奧運極限片這樣由企業性質的集郵總公司發行的集郵品,顯然達不到上述標準。事實上,在郵市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出現過這種性質“邊緣”品種出彩的情況,例如以往中國集郵總公司發售的JT票極限片(又稱“官白片”),在高峰時也漲幅不小,易成炒作重點。但由于在認識上始終未能統一,因此不久又回到了“邊緣”的位置。郵市投資的對象是否可以包括集郵品,見仁見智,今后恐怕也很難達成完全一致。對于這一類性質“邊緣”品種的前景,筆者以為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是最為保險的。
來源:中國商報網站 作者: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