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周來,郵市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2003年小版張,對2003年小版張突然啟勢的原因,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筆者以為,有一點相關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剛剛出版的“郵票目錄”。
表面上看,2003小版的走勢與新版目錄的發行是毫無關聯的,但正是它的出現給真正的小版與“偽小版”確定了各自不同的身份:2003年新郵開始采用小版張形式以來,市場人士就對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小版張”、哪些小版張的投資價格更高有了一定的疑慮與爭議。特別是2004年以后,由于取消了單一小版形式,因此對于小版張的認識與界定,市場就有了不同衡量與決斷的標準。一些被列為版式二的品種固然被市場認同為小版張,但一些單一版式、全張枚數較少、全張票幅較小的品種也被許多投資者與小版張同列,從而引起了較大的爭議。誰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對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身處這樣的“旋渦”之中,難免會有“霧里看花”的感覺,著力點究竟應該在哪里?各自的投資風險又究竟會是怎樣的?相信許多投資者心里還是沒底的,難免影響到投資決策和參與力度。
中國的郵市目前還沒有擺脫“政策市”的影響,而作為“政策面”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的“郵票目錄”,勢必會影響到投資者對郵品“身份 ”和投資價值的認識。
新版郵票目錄對真正小版張的確定,使得有著濃重“政策”情結的市場投資者終于可以暫時為小版張的“真”、“偽”之爭畫上一個句號。對于類似2003年小版張的小版,投資者必然會重新審視它們的投資價值,必然會優先選擇它們作為投資對象,因此這些小版獲得的表現機會和價格上升的空間也就更多、更廣闊。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許明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