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盡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但多年來的郵市卻例外。香港“97”就回歸了,有些郵民遲遲晚歸了十年,車里有我。近來朋友鼓搗著我在“一塵”網上注了冊,還有的游說我在網上貼點東西。不寫吧,與“郵緣”過不去;寫吧,一系列涂鴉難免招惹點是非。好歹有“開卷有益”,讀者“智者見智 仁者見仁”罷了。
郵市走筆之一:郵品與郵人
以“郵品與郵人”這個命題貼給郵迷和粉絲們,連筆者也感到自卑,只是如今的郵市太需要政策的扶持了,只有屈身把“郵品”列在前面,以示尊重。可能立遭反駁:誰尊重過我們?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有人說,錢是次要的,緣分才是重要的,沒緣分,你花再多的錢也是沒有結果的,難道我等郵民也沉淪落到如等塵步?
應該肯定,從2005年7月1日國務院批準了郵政改革方案后,郵政相關的管理部門就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直到2007年1月底,中郵集團正式掛牌營業。這是已經“解凍”的信號,也是市場近期復蘇的一個原因。郵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一樂聯想到了官場上流行的潛規則,雖難登大雅之堂,卻蠻有理著:叫做“屁股決定腦袋”。現在郵總一撥哥們的屁股開始挪動了,但患的也同樣是慢性咽炎的癥狀,畢竟“對峙”長了,“橫眉”久了,難免在挪位的過程中有一些露羞的“變臉”。
大家都明白一個理,允許犯錯誤,不允許不改革。這是摸著石頭過河應付的代價。但有些錯明知故犯,郵人就太不理解了。比如目前仍沿用傳統的預訂方式,06年11月收了郵人的錢,到08年1月后才可取票,損失幾毛利息算不了什么,但被捉弄的感覺很難受,難道收取定金不行嗎?“零售”的感覺就更糟了。有幾個城市的郵政口能買到新發行的郵票,但市場上整盒整包的美不勝收。這邊窗口上買不到,那邊過了發行期要銷毀,確有“特色”。06年底一枚新發行的“人物票”在市場上售價高達15元(面值1.2元),可04年的“偉人張”卻在打折,不知兩位老人在九泉下見面會解釋什么。郵票用途越來越窄,貼包裹遭人為的限制,特快專遞也不準貼中國郵票,不知我等臣民身在北京還是紐約?
這就是真實的市場,一個還在盼望著大行情的市場。常見的數字統計說是九十年代有2000萬集郵大軍,至今只剩下了200萬。可03小黑馬發行200萬版,是專供給集郵會員的,可你到市場去看看成千上萬,價格更令人汗顏。如今到底多少人在集郵?也許那位老兄在統計人數時喝了假酒。
我記得從九二年開始,郵票上“中國人民郵政”簡化為“中國郵政”。或許是巧合,郵人就從那年開始被“忽悠”,因為郵政“太有才了”。千萬別簡化了文字,忘記了人民。改革允許有“陣痛”,可便民不能有“利爭”,現在郵總利大政策是好的,期盼著越來越好,可千萬別再讓一些“和尚”念歪了。
再重復幾言,抓住措施落實,恢復郵資憑證,這是郵市向好的“華山一條路”。銷毀,只能算是低智位的“為時已晚”;消耗,才是高層次的“亡羊補牢”。
網上近聞今年6月份央行要加息,郵總是否也該考慮如何給郵民“加息”了。
雨晨07.4.15于煙
郵市走筆之二:永遠有多遠
網上常見業內認識分析,國家近年來一些政策對推動郵市起到了積極作用,稱其為“特大利好”。我不近視,雖“特大”景觀實難尋見,可“利好”我等都實實在在感受了些。畢竟郵市回暖了,人氣上升了。
郵市到底能走多遠?取決于方方面面的綜合因素,但自己能走多遠?這可取決于你的單打獨斗了。參與市場廝打檢驗的可不僅僅是你銀子的底氣呵。比方說,03小版越走越快,這個步速你追嗎?天上的孫猴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但塵間“金猴”這個蹦法你跟嗎?不管你追否,跟否,至少你要思考一下。
有了一個問號,或許你就安全了許多;有了二個以上的問號,你或許至少成功了一半。要看到市場上順勢而上的并非都是“淘金者”,逆流而下的也并非是些“窮光蛋”。
常見這樣一些帖子:給你最后的上車機會,你或許就要警覺了,是不是他準備開溜了;有人吆喝你趕快下車,也許他窺覓你的座位許久了。還有的主自賣自夸,“XX品種幾年后升值多少倍”,常說夏天到了,秋天還會遠嗎,仁兄咋這么性急不等著秋爽“收瓜”呢?因此郵人要有思維,更要思辨,看準就認了,做了,即便當一回“竇娥”也冤不到哪里去;看不準就堅決不做,不信忽悠,扮一回“江姐”“許云峰”的形象也很風光。
最近電視上有這么一則關于股市的廣告,說是有個軟件能讓一百萬人先富起來,別人信與否,反正我不睬。倘若真有那“一刀絕品”
功,讓發明者自己先富起來豈不更有說服力?屆時比爾蓋茨也要惶恐退出世界排名榜的首富位子了。不知郵市里是否也有此則廣告?
“97”是我等郵人心中永遠的痛。十年浩劫的“痛”國人可用十載分憂,可郵人的“痛”卻是一歲獨撐。好歹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正是這種意念伴著郵人才苦苦盼到了今天。所以,我不喜歡網貼上流行的一句話
“重現97輝煌”,那叫輝煌嗎?倘若給97郵市拍一幅“裸照”,再虛幻也只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得少,淹得多。誰期盼“舊夢重圓”?
只要郵人擁有了思維和思辯,就能要走多遠就多遠,即便一時退后,也是“守富”的一種永遠。
雨晨07.4.16于煙
郵市走筆之三:隱形的翅膀
據4月15號《參考消息》報道:“中國股市連續上漲,投資者喜憂參半”。既然“連續上漲”,何以“喜憂參半”?
中國郵市同樣不甘寂寞。具有標志性的陣地“馬甸”火了,“盧工”也火了,各地大中城市的市場也在復蘇升溫,從最新的《大江南收藏》一版就可以得到佐證:一是“關注庚申猴帶動老票走強”,二是“版塊齊動預示行情呼之欲出”;三是“齊心協力共創金銀幣市場新紀元”。既與股市聯袂上演,為何郵市鮮有“喜憂參半”者?
不可否認,現在的郵市越來越“股市化”了。有人直言,一場轟轟烈烈的資金大換籌已經展開,有人呼吁,股民正在接郵民;有的郵品干脆直接冠其“藍籌股”,甚至連“期貨”的先進理念也加盟入駐。看陣勢市場的援兵來了。
果真氣宇不凡。3500點的高溫把他們鍛打出“滿身盡帶黃金甲”。在他等眼里股指那么高,郵市這地兒可是滿地鋪金。一盒《步攆圖》型張不討價2200元成交,一枚《會徽與吉祥物》價格一度達到百元以上,幾乎比買真家什還貴,《絲綢一》出生才幾個月,就可以給主人賺錢花了,神童也。喜耶?憂耶?難道市場也出現了“隱形的翅膀”?
郵市向好,行情盼上,郵人解套,郵品上漲,也是我等十年來苦苦期盼的。況且如今市場的大環境與以往不能同日而語,但面對市場上的種種“新穎”和“刺激”,心里總有一絲揮之不去的“疑云”。
眾所周知,市場上始終存在著幾種“資金”的較量。交易活躍,成交火爆,這期間若有貓膩是誰在玩莊呢(正常普漲除外)?有人說,只要股市流出一部分資金,就可以把外人戲稱為“袖珍超市”的郵市洗劫一空。但接下問題來了,他們“買”是為了“賣”,把郵市當成了別類的股市。有人還公開引進了股市的“三點論”,一是在絕望中產生,二是在猶豫中高漲,三是在歡樂中死亡。屆時市場怎么辦,郵人怎么活。所以說,靠這種資金拉升上去的“郵指”無疑是空中閣樓:漲得快,落得更快。屆時他等抽身“黃河一去不復返”,哪顧得上郵市“飛流直下三千尺”。
據自家的集郵報說, “今年春節后,大量資金涌向市場,卻不是大多數投資者所預期的《會徽與吉祥物》和《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這使市場的運行格局煥然一新。”也使場內人“喜憂參半”的壓力減低了一些。
不可否認,股市和郵市有相似之處,但有著更多的本質區別。我們不反對外資進市,但關鍵是如何同力托市助其健康發展。地方上的經濟引資是“一榮俱榮”,郵市上的引資有時就說不準了。記得九十年代有場外人在市場上狂收“金猴”,卻連一輪猴子和二輪猴子也分不清。市場需要的是“融冰之旅”,而非“雪霜之師”。
張韶涵以一曲《隱形的翅膀》風靡全國。不知郵友們是否能從歌詞中品出弦外之音:“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擁有這種“變化”,不一定會“一夜暴富”;但肯定不會“重蹈覆轍”。
雨晨07.4.17于煙
郵市走筆之四:“絕唱”與“捧場”
目前進入場內的人可謂是多元化了,但有一滴油花卻是實實在在地漂在市場的塵面上,這就是“炒新族”,附著成中國郵市的一大看點。一些人靠此大飽胃口,金銀屑纏滿了腰帶,也幾度造就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尷尬局面。為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發貼反對炒新,說明大家漸漸成熟了。
其實,從哲理上說新與舊都是相對的。太陽今天是新的,昨天就是舊的。有人說過了發行期的新郵就是舊的,有一定的道理,其實不然。05相對06就是老的,但對于04就是新的。郵市上常聽到的口頭禪是“老紀特、新JT”連JT都是新的,后出生的票誰堪稱老?
“道理不是彎彎繞”,繞了半天其實大家反對的是這個“炒”字。因為這是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也是一種非理智行為,同時這個答案中還包含著深層的含義:炒新不好,炒舊也不好,同樣對市場有害,與郵人無益。記得97年那陣子,老新一鍋端,新老一塊炒,誰能說得清是炒新還是炒舊造成了昏天黑地的后果呢?
可市場上就有這樣的人,手里沒有多少可以炫耀的藏品,整天在郵市上游逛,盼新郵像孩子盼過年一樣,與“郵耗子”勾結,謀取暴力,自拉自唱,擊鼓傳花……,可這是人家的自由,誰等也干涉不得。去年春節前單位的同事托我買一本年冊,我勸其暫時別買,等新票吃了“減肥藥”再說。最近買了省了幾十元,其實這不是省錢的事,咱贏在理上。
盡管炒作是市場上深惡痛絕的事,但某種新郵由于人為鼓動和拉升,仍使一部郵人參與其中。可當你“春風得意”般地在擊鼓聲中接到了“鮮花”,卻不料你的財產卻“馬蹄疾”般溜走了。炒作與“郵耗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郵政已舉起屠刀,但總有遁洞僥幸的。銷售渠道的腐敗已形成了慣性,哪能像剎自行車一樣說停就停。
話又說回來,老票有精品,新票亦有精品,反對操作不是反對郵人去買新票,但一般價格大致應該體現價值吧,今天的新票就是明天的老票,誰不懂這個理呢。可剛出生的新票一睜開眼,就敢騎在老子頭上撒野,這可不僅僅是嬌生慣養的陋習了。自然,有些情況還要具體分析,一些新票由于發行量、題材等原因,發行時間不長但價格超過一些老票是有的,但這不能記在“炒新族”的功勞簿上。
咱斬不斷
“郵耗子”背后的產業鏈,只能厚望于郵政的“法網恢恢”;咱惹不起“炒新族”,總躲得過去吧。電影《南征北戰》中有一句對白:“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學費交了,教訓有了,咱當一回“勝者”如何?盡管目前市場的大環境凈化了許多,但炒作者“絕唱”是不可能禁演的。這也算不了什么,因為我們擁有“不買票,不捧場”的權力。
雨晨07.4.18于煙
郵市走筆之五:一塵網速寫
這是一個“開卷”的課堂,也是一個“有益”的考場。它改變提升了郵人之間傳統的交流模式和方式,同時把網絡時代的光環折射在了“大江南”郵人的身上。
我與一塵先生未曾謀面,僅從盧工市場朋友那兒略知一二。“三言兩拍”勾勒出版主的絕佳素描,令我等同齡人汗顏,感嘆“自古英雄出少年”。可能有人認為這話兒捧大了,未必。幾年后若是冷不丁冒出與塵主年齡相仿的國家高干,你也會尊稱他是一個“紅小鬼”。
一塵網對我的誘惑已經幾年了,從其網速的舒緩就可追溯其人流劇增的變化,發帖量屢創歷史新高,可謂風景這邊獨好。其網對市場貢獻眾人早已大樹特樹,再添贅幾行難免會招惹“五十步笑百步”之嫌,在此僅僅談一點感受,與郵人共勉。
一是現在的網速越來越慢了,誰都理解上網被阻的心情。如同一個小伙與女友約會,去晚了能有好果子吃,何況根本去不了。塵主你可就冤枉了,弄不好成了棒打鴛鴦的幫手。想辦法增加一些帶寬吧,我們可以讓“元帥將軍”先進,總不能把
“初來乍到”的新兵拒之門外吧。
二是目前在網上發表的文章帖子,多數都是在為集市大廈添磚加瓦,但每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意思表達的方式也不一樣,悠者點吧,寬松點吧,都什么年代了還不允許百花“爭奇斗艷”。近看一個網友發的帖子只有四個字“爭論萬歲”,我在叫好的同時再補充幾個字:“爭論萬歲,才能伴著市場萬歲”。
三是不能對“網屏”的要求太苛刻太完美,在這里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同樣不能俗免,這兒同樣也不是世外桃源。有人抱怨報價不準,有君揭短網上對敲,要知道“兵不厭詐”,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兒也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網上的世界很精彩。交流構筑誠信,期待市場向好,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出現“人格化需要升級”者亦很正常。但多數朋友可以在這里直擊信息,增長智慧,系百言之長,攬眾月之光,年輪和財富會在這兒并蒂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