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詞典給出的解釋是: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這次的全國獲獎精品郵集展既然敢敢打出這個“精品”的招牌,因為參展的作品可是自2001年以來中國集郵家參加郵展獲大獎的郵集。
植物的大觀園
走進中原康城會展中心東側大廳,一排排展框架如同整齊列隊的士兵,等待著參觀者前來檢閱。在展廳的西南角,中國郵票博物館送展的中國早期珍郵在玻璃展柜中依次排開——大、小龍票、紅印花加蓋郵票……這些郵票的珍貴程度,從展品旁邊的介紹以及周圍武警嚴肅的表情可見一斑。離入口最近的展框處,展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黑便士”的11種版本,緊接著是“歷史全國最佳郵票”,您可以在這里看到建國后一些設計精美、圖案新穎的郵票。
“世界花卉專題郵票”展覽名為“植物——人類家園的守護者”,在25個國際標準展框內,展出了百余個國家的1500多張有關植物的郵票。這些郵票根據植物的種類,從低等到高等共分為7大類:蕃荔枝會讓您想到東南亞炎熱的氣候;面包果、鱷梨等名字新奇的植物,來自神秘的非洲大陸;墨西哥戴著草帽的仙人掌、澳大利亞的桉樹……從列支敦士登等彈丸小國,到挪威以及法國、英國的南極領地,這個展覽邀請的客人來自全部七個大洲。
貼日本郵票?不行!
郵集展區的第一類是傳統集郵類,即作者采用某一階段或某一品種的郵品制成的郵集。一套名為“中國欠資郵票”的郵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欠資郵票是寄信人在寄信時未貼郵票或未貼足郵票,郵局發現后加貼的補收郵資的憑證,由收件人交納郵費。在這些“欠資”信件展示中,一封英文“欠資”信顯得有些特殊——“七七事變”后,原中華民國郵政總局規定,凡使用偽滿郵票或日本郵票的信件,一律按欠資處理。
郵政史類郵集是通過郵集,介紹郵政歷史的變遷——郵資變化的歷史、郵路變化的歷史、郵遞工具的變遷等。郵政用品類郵集與上一類近似,這類郵集的表述對象變成了明信片、郵簡等物。
看過介紹印花(稅票)歷史的印花(稅票)類郵集后,我們來到航空集郵類展區。在這里,我們了解到“中國早期航空郵政(1921-1948)”的歷史。與其毗鄰的是航天集郵類展區。“神舟”自然是這個展區的關鍵詞。
結婚證上的牡丹圖案
專題集郵類是此次郵集展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此類郵集,是通過郵品的組合以及簡單的文字介紹,集中說明一種或一類物品。作者巧妙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力給郵集增色不少。在一套名為“疼痛”的郵集中,作者采用了一張明信片——上面的圖案是一個人在抱頭思索,但作者配發的說明卻與頭疼有關。另外一套名為“童年”的郵集也是妙趣橫生,作者為郵票、明信片配發了對話和旁白。
極限集郵類郵集是要追求郵票圖案、明信片圖案和郵戳的高度一致。在一套名為“西方音樂500年”的郵集中,作者從古希臘里拉琴,講到巴赫、貝多芬……直到現代的帕瓦羅蒂,每張明信片上所貼郵票的人物像,與明信片圖案一致,上面所蓋郵戳的地點則是該音樂家的出生地或主要活動地。在“中國古代雕塑”的郵集中,作者在第一張貼片上采用的還是咱們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呢!
現代(開放)類郵集,規定作者可配發一些其他的小型收藏品。在“中國京劇”郵集中,在京劇中使用的樂器、兵器和臉譜模型無疑使得整個郵集生動起來;另外一套叫做“牡丹”的郵集,作者找出了一本1972年的結婚證——上面可有牡丹圖案哦。一套講述“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郵集,帶有14名宇航員簽名的紀念明信片,還有珍貴的文件和獎章。最后一類是1框集郵類。在“98法蘭西世界杯”的郵集中,一張圓形的足球郵票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記者并沒有仔細地看完所有郵集,但當我們結束采訪時,距離我們剛來的時間已有兩個多小時了。回頭再看看展廳柱子上的標語:“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集藝求之精湛于郵票。”周恩來、薄一波等人的話,的確沒有錯。
來源:洛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