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節前后,近4年發行的紀念郵資片走勢撩眼,絕大多數品種價格基本上都出現翻番表現,再度恢復了昔日市場強勢板塊的風采。但不少市場人士卻發現,與紀念郵資片的內容、題材、發行量和形式非常接近的紀念郵資信封卻依然表現平平,整體表現弱于紀念郵資片板塊。許多投資者認為,紀念郵資封已是市場弱勢板塊。
難道紀念郵資信封真的成為市場的弱勢品種?筆者經過對市場貨源情況仔細調查后認為,上述答案是不對的。紀念郵資封的潛力巨大,其一旦爆發,力度將遠超紀念郵資片。問題的焦點是市場人士必須正確看待紀念郵資封的真正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紀念郵資封早于紀念郵資片2年面世,第一枚《納米比亞日》發行于1982年8月26日,在紀念郵資封片板塊中,是先有封后有片。迄今紀念郵資封已發行了86套95種,編號為JF。
紀念郵資封優勢十分明顯。其防偽性較紀念郵資片強是最顯著的特征,而封背的說明也為紀念郵資明信片所不及。上個世紀80年代,紀念郵資封曾是一個極強勢板塊,無論是市場表現還是成交量,都比紀念郵資片要強得多。但隨著90年代大宗郵品交易的出現,紀念郵資封“軟綿綿”的特點為交易者所摒棄,由此市場地位江河日下。
不容否認的是,這種表現僅僅是市場交易中的不方便而已,對于集藏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市價偏低也是人為的,反映的僅是市場取向,不可能影響到集藏領域。問題是,隨著1997年紀念郵資封片大宗交易模式轉化為以整包(箱)為單位,紀念郵資封“軟綿綿”的市場形象已蕩然無存,但市場卻依然冷淡,明顯形成了非理性“厚片薄封”投資畸形狀態。
如果上述觀點正確,那么現在的紀念郵資封就存在嚴重超跌現象,一旦交易者和投資者理念發生轉變,紀念郵資封的頹勢就會迅速扭轉。
應該看到,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所發行的紀念郵資封種數明顯少于紀念郵資片,其資金需求非常小,而且贗品也很少,許多品種的價格偏低。目前依然有不少品種低于郵局售價打折交易。所以,兩者除了封與片的特征存在著區別外,其他方面基本一致,價格偏低的現狀是十分不合理的市場表現,而投資者漠視身邊的“金礦”讓人唏噓。
必須看到,郵品投資市場歷來存在著兩個非常誘人的特點,一是強勢品種強者恒強,另一個則是成本偏低、市價不高、題材誘人和發行量偏少,其往往存在著暴利。這些低價的潛力品種只要能夠被挖掘并獲得市場認同,那么形成暴利的機會不僅能夠看到,而且也將十分驚人。
近期市場已出現大量吸納價格在1元附近的紀念郵資封買家,這是部分投資者已考慮到此板塊的潛力。畢竟像紀念郵資封這種屬性不差且系列成型的板塊,在已開發多年的郵市中基本上很難尋覓?梢灶A計,用不了多長時間,紀念郵資信封多年的“沉默”將會被徹底打破。
為此,筆者提醒投資者關注紀念郵資封板塊,尤其是2003年以來發行的紀念郵資封,其發行量均在200萬枚之下。而自1999年開始發行JF52之后的品種,作為打折封的消耗量更是驚人,真正的市場存量可能要比同時期的紀念郵資片少得多,其市場壓力也明顯輕于紀念郵資片。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