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老票漲聲起。與集郵老友交談,個個興奮不已。對于郵市,老票上漲不同于夏日雷雨般的炒作行情,這邊地皮還沒有濕透,那邊已經晴空萬里了。老票上漲,如同春日里的綿綿細雨,雖不大,但絲絲入土,濕潤而久長。
從結構上分析,現代集郵的參與者,越來越分為水火不容的兩大類:集郵者以“集”為主,強調集郵是怡情養智文化行為;投資人以“積”為主,強調集郵是創造財富經濟行為。兩大群體出發點不同,對市場關注的點與面也各有側重。通常意義上,投資者關注的新郵漲跌,帶有急功近利的浮躁色彩;集郵者關心老票價格變化,更趨于理性思維的長遠眼光。
老票漲聲又起,領頭者依舊是大旗永遠不倒的“庚申猴”。2005年,“庚申猴”從1400元低谷重新啟動,至2006年末,攀至2500元左右。進入丁亥年,“庚申猴”再度發力,目前市場價已輕松越過3000元。高價區域依舊延續傳奇故事的“庚申猴”,在市場自然有風向標的示范作用。
被譽為小“文”票的編號票,前些年問津者寥寥。3月再看時,發現它的價格已經在7000元左右了,與2006年秋的價格相比,漲幅在25%以上。由于貨源緊缺,需求增大,近期它的上行速度還在加快。
與編號票相對應的新JT票,市價變化雖弱一些,但也呈緩步向上的態勢。與此相比,新JT小型張在市場更加走俏,尤其是其中的高檔品種。其他小型張的市價提升速度也不低。
中國集郵隊伍的生力軍,多是40歲以上的集郵愛好者。這批生力軍主藏的郵品,又集中在新JT郵票板塊。因此真正能對集郵大眾產生誘惑,并能激發他們重新參與熱情的,正是新JT票的活躍行情。
仔細分析,近階段老票上漲,有它合理的主觀因素,也有它合理的客觀因素。縱向看,相比10年前,老百姓的口袋豐實了,大眾消費的水平上漲了,物價指數也以每年多個百分點的速度上漲;橫向看,新發行的郵票特別是2003年小版,漲幅高達400%以上。開春之后的股票市場,也牛氣沖天,日日翻紅。磁卡和流通紀念幣的行情,也有較大改觀。在這種大背景下,老票順市場而動,合情,也合于理。
1996年前后,筆者協助上海一位郵商做郵售月目錄,當時新JT郵票353個品種,郵售價格幾乎每期都要向上改動,雖上調幅度不大,平均5%左右,與當時的活躍品種無法相比,但年末一累計,年增幅居然達到60%,非常驚人。集郵大眾的高漲情緒影響了更多的參與者,而1997年春郵市波瀾壯闊的大行情,正是由此而發。近期老票的上漲行情,與1996年有相似之處,它能否重激集郵大眾的熱情,再度推動市場前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