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郵市是個典型的政策市,在決定投資取舍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對整個市場運行的大背景進行分析、研判。此話有理。盡管個別板塊和品種的運行在某些時候可能與市場的大背景沒有什么緊密聯系,但作為一個整體的郵市,肯定跟大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目前,行情似乎遇到一個“瓶頸”,下跌有支撐,上升缺能量,許多投資者也難免會對今年市場的整體走勢產生疑問。因此,我們不妨通過對大背景的解讀供投資者進行研判。
“奧運”氣勢漸漸升騰 要說這幾年最大的郵市題材是什么,無疑就是2008年奧運會了。
雖然2006年奧運題材已經在郵市上“火”了一把,但是相比2007年可能出現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前者的表現則只能說是鋪墊,在離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的這一年多時間里,隨著奧運會籌備工作新的進展和各類奧運收藏品的不斷面市,奧運題材熱效應理應比前兩年更上一個臺階。
細數今年北京奧運會的“預熱”事件,除了關乎北京奧運會本身的事件和活動之外,尚有女足世界杯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我國舉辦的熱點,盡管這兩項賽事的“眼球效應”遠不及北京奧運會,但它們的意義與影響同樣不可小視。很顯然,如果說2008年是奧運年的話,那么2007年無疑就是“奧運前奏年”,盡管奧運系列郵品近期在市場中的表現不溫不火,但是考慮到它們已經經過快速上漲,確實需要一定的消化時間,再加上2007年后續品種和相關品種的不斷出現,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奧運題材將再現輝煌。
事實上,奧運題材的走熱并不僅僅是該板塊一家的事情,在目前郵市中,雖然也會經常出現一些熱點和亮點,但就整體效應而言,確實還沒有誰能比得過奧運系列,換言之,就整體而言,奧運系列是市場當仁不讓的“龍頭”和“風向標”,從某種意義上,奧運系列的“一舉一動”對整個市場都有著實際的影響作用,所以,對奧運系列的認識決不能停留于其本身,而應當放之于整個市場的大環境之中。
郵政改革曙光漸近
郵政體制改革,至少到今年年初為止,還只是讓投資者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個概念,各地郵政機構的掛牌也更多只有象征意義,但是,隨著全國“兩會”召開以及郵政被數次提及的事實,讓大家看到了郵政體制改革已引箭待發。如果說2006年是郵政體制改革的起步之年,2007年將是郵政體制改革大踏步前行的關鍵時期。
郵政體制改革關系到郵政事業的發展,同樣也關系到中國郵市的發展,盡管我們現在還無法對郵政體制改革對郵市產生的影響作出明確判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郵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政企分離、集郵公司參與市場化運作是有助于從根本上消除以往違規行為的,這一點對郵市而言無疑是有著重大意義和重要影響。
投資大潮“洶涌澎湃”
2007年的第一次“驚雷”就是股市的“風起云涌”,隨著股票市場的重新活躍,再一次激起大眾的投資興趣。確實,只有在投資市場不斷尋覓機會,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收益不斷擴大,這是大眾最樸素的出發點。從樓市風云到基金熱銷,再到股市開合,無論成敗都能說明大眾的投資意識正不斷增強,投資興趣漸漸濃厚,這對于同樣處于投資市場范疇的郵市而言,無疑是重大機遇和重要挑戰。
盡管我們必須承認,郵市的運作還存在諸多不規范因素,投資的風險在許多時候確實難以掌控,但郵市可能帶來的收益也不容抹殺。許多人認為“股漲郵跌”,這只是從資金流向上進行分析,但我們更應當認識到背后的根本一點,那就是資金始終在尋找投資,始終在流向更具活力的市場。
每個投資市場的機會都是均等的,怎樣營造良好的運行環境,憑借自身的活力來吸引資金的流入才是最關鍵的。郵市目前在投資市場中的相對弱勢并不意味著它會始終處于弱勢,股市的起起伏伏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