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郵市的低潮和長期打折的現實是改制前郵政的“杰作”,雖說郵人受損和郵政虧損,作為集郵這塊,還是一塊不可割舍的“肥肉”,既可彌補一點郵政的虧空,又為腐敗份子找到了撈取外快的“自由地”。
面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漩風,不得己改制的國家郵政體制一分為二,新成立的郵政集團公司理所當然的成為“法人代表”,企業性質的確立仍然未擺脫行業壟斷的羈絆。新國家郵政局僅起個監督管理的職能,近半年來的郵政監管成效又是怎樣呢?市場里成箱、成包、成捆、成堆的新郵仍然源源不斷地涌現,真不知郵政監管有沒有這個職責,或許根本監管不了或不愿監管。
過去的經驗教訓當然要牢記,看來發行量確實不能太大了,不然又要“嚇”死一批人。經過“高參”研究的結果,不妨從“縮量”、“更新”等方面尋求突破石,你沒見發行量2萬的“猴白”片已經突破千元大關了嗎?你沒見“03”、“04”小版都快突破04年新高了嗎?你沒見“幸運封”在最后關頭成為搶手貨,幾百萬的量還不是輕而易舉的收回了預期?此外,重大政治題材千萬要抓緊,2008北京奧運會這一契機這是百年一遇,沒看見“會徵”“奧運不干膠”“吉祥物”都在60元---100元之間嗎?3月27日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倒計時500天,來個16萬枚的《北京2008奧運會倒計時500天紀念封》,還不是全部銷售一空呀?
說真的,前10年搞哪么多“堆票”真是得不償失,又打折、又銷毀,還要受人罵,“真是腦子進水了”。看如今,開動腦筋,變換花樣,推陳出新,堅持縮量,不但救活了郵市,啟動了大盤,激活了人氣,不僅不挨罵,并且還高興得很喲。你沒見2006年的年冊火起來了嗎?打折情況消失了,而且每出一款新郵還不愁賣,哪怕溢價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照樣出手。哎!早曉得10年前就堅持走“縮量”的路子就好了。
至于市場中殘留的打折郵票,不急,遲早會回歸面值的,適當時機再出點“新招”,還愁不消滅打折郵票嗎?
別說,自從采用“新招”后,新郵都高于面值,那些人根本舍不得拿去使用,這頭郵政窗口全使用普通郵票,來個“紀特”、“普票”雙贏,真是爽透了。至于這些沒有使用與消耗的“縮量”郵票日后的命運如何,那是后話,屆時自有新郵政班子來收拾殘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