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市場上買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郵票目錄,在歸家途中目不轉睛的翻閱,看當中有沒有玄機啟示。事實上,新目錄刊了特區香港和澳門的郵票,不少香港郵票已從打折升上了面值之上。好像上年發行的「無齒狗」小型張,本是面值5元打折至4.75元發售,現在郵商已掛牌5.4元收購。此無它,只要大家翻開目錄看看,不少香港小型張、郵票,其發行量均在20萬左右。且自回歸以來,95%的新郵均在打折出售,銷毀甚多。只要有人按圖索驥,你追我逐,不過面值才怪。不過此又是否代表香港郵票有投資炒作潛力,此又作別論。
其實,不只是香港,閣下現在只要往市場找找02年發行的黃河水利票,不用多,只找5000套,人家肯面值3.2元給你嗎﹖要知1992年以來,大部份的郵票已非「不務正業」,已投身郵寄行列。難怪近幾年只要有人要找票配冊,發行量3000多萬的郵票也可高于面值。1998年鄧公逝世一周年,不也是高于面值嗎﹖此無它,消耗也。作為場外投資者的散戶,炒作者風高浪急,<賀新禧>小型張應是場內高手的籌碼,非我輩場外只懂等的小民啊!安全的只敢檢人家剩下的不中獎空封,因為比打折張還廉宜吧!當然,只是買打折的似又過于被動。是否應選擇一些既有消耗而又成系列的郵票﹖可較易建倉而又易于出貨的郵票呢﹖
新目錄中第十項中新加了「個性化服務及專用郵票」一項,與舊看比較可說是耳目一新。猶記得當天<如意>面世之時,面值16元曾炒至50元左右。及后的<鮮花>,由于有「香味」題材,于是也隨之而上。可是到了<同心結>后,個性化又走下坡了。到<花開富順>和<吉祥如意>面世時,已成無人問津的花票。不過,若看看其發行量,似乎是可和0304小版媲美,<如意>是1350萬的發行量,折合一版20枚,只有67.5萬版。<鮮花>亦只是65萬版。由于當時曾遭炒作,故理應公司的存貨不多,加上多年的消耗,存世量大概為30萬左右。你能說沒投資價值嗎﹖不論是否有莊家進駐,倘4、5月有行情而來,25元也許是不困難。
在郵票目錄未面世之前,網上有不少朋友收集<天安門>,可是近期不知是否有心人有點動作,反在網上消聲匿跡。其實,只要大家用心找,可能會在個性化系列中有更多發現。05年中最發行量最少的<歲歲平安>,只有800萬枚的發行量,也許閣下在市場中找1000版,也非易事啊!對不起,市場太多高人了,總有人做到的。
三月將過,四月是百花盛放之時。勇敢者,當玩<賀新禧>,保守者不妨在市場中攪攪新意思,機會在你手,不要輕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