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市,要打造“航母”,要打造精品“航母’,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關注,幷不時發出呼吁和倡議。但這種聲音雖然十分強烈,總是被齊漲齊跌的波濤聲和炒新的漲漲落落的潮汐聲所淹沒。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中國郵市有中國特色的烙印。別看風平浪靜,其實波濤洶涌。建國以來,已發行了1000多套郵票。還有大量的郵品。在今天僅有百萬級收藏者的小小郵市之海,每套票無一不是一艘噸位很重的航空母艦。好在1991年前的大部分“航母”,已被熱心的人們收進了愛的港灣。因此出港機會無多。關鍵是1992年以后到現在發行的,艘艘都可稱得上“超級航母”。隨時準備出港。有如籠中之虎。令人愛恨有加,望而怯步。對這后一批“航母”,郵壇褒貶參半,莫衷一是。聽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的還把一個板塊統稱作為“航母”,這板塊無疑是“超超級航母”了。還指望它這“超超級航母”領軍前行,乘風破浪,齊步到達勝利的彼岸。殊不知,是完全不可能的。之所以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發,歸根結底,是炒字作怪的影響。包括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因從第一次大潮開始,此后的市場無不為炒所主導。近20年了,炒,已根深蒂固。問題的嚴重性還不是在這里。嚴重性在于,十年打折,造成了集郵收藏隊伍的斷層,F在在市場上的相當一些人,是從炒郵開始的,或者說,因炒才存在下來的。慣性作用和心里定勢,決定了新的收藏理念難得在他們的思想上樹立起來。而一代新人還沒有產生或正處在產生階段。這就是現實。這種現實決定了郵市的現狀。還有,任何一個板塊不可能都是精品,即使都是精品,也有強弱之分。比如小版板塊。同理,一個板塊也不可能全是垃圾,即使全是垃圾,也有垃圾變寶,烏雞變鳳凰。比如編年板塊。為了改變上面講的現實和現狀,吸引和培養更多的新生力量,為了樹立標竿,以點帶面,各個突破,因此,十分有必要打造中國郵市的精品“航母”。
要打造郵市的精品“航母”,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打造精品“航母”的必要性。這一點恐怕沒有異議。只是以我為中心的意見多些。完全統一到一、二個品種上來也是不可能的,但集中到幾個品種上來是可能的。比如,在每個板塊中發掘一到二個,長時間持有或跟蹤運作就很好。讓其發揮舉大旗的作用。二要不怕造輿論,作廣告。廣告人盡可以你吹你的號,我唱我的調,但炮火要集中。最后形成多數人的統一意見。因為價格是錢說了算,貴賤是市場說了算,是不是精品是時間和歷史說了算。你就講你喜歡的品種,不管你有還是沒有。不要有顧忌,不要天女散花,幾千個品種,誰有那么大的實力和精力去都投資收藏?現在有一點還是很好的,只要基本合理,是善意引導,一般沒有人拆你的臺、捅你的屁眼;三要慧眼獨具,點石成金。該跟風的還是要跟風。不要不知時過景遷,總奉炒經為旨,見高出貨,棒打“多頭”,阻礙“航母”的航行;四要學習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錢幣精品意識就強多了。背綠一角的量肯定比金猴的存世量小不了,但郵人引以為自豪的金猴的價格,只能望其背項。背綠在很短的時間里漲了近10萬倍!金猴還是郵市運作較好的例子。其它更不可比了。這是郵票的慚愧,也是郵人的慚愧。此外,炒新也幷非一無是處,炒新者每每得手的那種技巧,在打造精品“航母”的全程中,也不是不可以借鑒的。
打造精品“航母”,決非易事。有志者,事竟成。人心齊,泰山移。只要萬眾一心,沒有辦不成的事。值得慶幸的是,一些有識有志之士,正在嘗試打造當今郵市的精品“航母”。在這里,我們一方面對他們的精神表示欽佩,一方面期待他們的精品“航母”早日下水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