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郵市逛,資深郵商老李見到我,總會熱情地問:“帶東西來沒有?”我們幾位老年集郵者,有需要賣的郵品,一般委托老李代售。如果急要錢用,老李就會自己出錢先買下來。他的人緣好,行情極熟,收購郵品出價也公道,因此郵市上有人賣郵冊,大多會請他去“打價”,郵市行話叫“打本子”。
在行情低落時期,經常有集郵者出售自己的藏品。郵商沒有多少生意做,賺錢主要靠“打本子”,就是壓低賣主的價,然后將本子里的票品分類再賣給攤商,賺取差價。遇到不懂行情而又急要錢的賣主,1000元打進的“本子”,差價可以翻倍。
我問老李最近生意如何,老李皺皺眉頭,唉,別提了,這20多天來,我們一個“本子”也沒有打到。原因何在?網上天天有即時行情,《中國集郵報》也每期有行情與走勢分析,集郵者都知道近期2006年全年票高于面值近20元,誰還愿意把面值或高價買進的郵品打折賣出?
過去,經常有郵人到郵市一次性出讓近十年的新郵。郵商會告訴他們,最近郵票不好賣,打折多,然后說這套品相不好,那套有缺票。郵商砍的價比郵人的買進價不知低多少。那些郵人一想,大老遠來一趟郵市不容易,放在家里看著煩心,狠狠心還得賣。
郵市上,郵票水遠有人收購,只有那些封、片、戳、折、冊等不好估價。因只有集郵者要,一件件賣起來很慢,郵商嫌麻煩,不愿經營它們。你如果實在要賣,也好辦,一大堆給你幾元、幾十元,當作廢品收購。也不能怪郵商,因為有些東西確實賣不掉,比如貼全套新票的空白首日封(官白封),每次郵展,都有人擺地攤一堆堆賣,平均算不到一元一枚。
郵市一天天好起來,集郵者心情也開朗起來,對自己辛苦收集的郵品也看重起來,郵商打不到“本子”,實在是集郵的一大進步啊。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