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已經闡述了我對不同板塊的投資看法,今天主要針對JT票的投資做詳細的分析,因為這個板塊是我接觸最多的。無論是從
JT品種屬性還是到郵商、收藏愛好者、投資人,都有了廣泛的接觸,所以才敢冒昧分析這個板塊的投資策略。投資就要達到增值賺錢的目的,但是在分析如何能賺錢之前,大概了解一下JT票的特點是必要的。
JT票的特點就是發行量總體來看比較復合收藏市場和投資市場的需要,而且是消耗量比較大、收藏基礎廣泛,經過20-30年的沉淀,無論是從收藏還是到投資,是一個比較中性的板塊。尤其是74-82年這個階段,隨著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日益的豐富,加上是思想自由的初期,很多精品品種都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最重要的是每年發行套數少,多數在10套左右;發行量很小;消耗比較大;敞開銷售等等,使得這個階段的JT票成為眾多集郵愛好者追逐的目標,即使集郵者日益萎縮的今天,我們依然看到一塵交易論壇的熱鬧成交場面(互動交流qq:9911362,MSN:zouqingfeng@hotmail.com)。雖然85年開始,郵票的發行量擴大很多,但是85-91這段期間依然保持了發行套數少、敞開銷售、題材、設計都追求完美的優點,所以這些是編年票無法比擬的。雖然2006年的套票發行量控制在800萬的水平,可以同比87年左右的水平,但是設計粗糙、年度發行套數接近87年的2-3倍,面值高,無消耗,無敞開銷售等弊端是限制其沉淀的主要因素,這樣難以獲得收藏者的親睞。
從JT票的投資策略方面來講,我個人認為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日常經營型、建倉投資型、以郵養郵型。當然這幾個類型在某些人身上會有復合。日常經營型主要指那些職業郵商和網上經營的兼職郵商,這些人主要是利用區域主要細分不同階段塊進行投資策略分析:
第一部分、74-84板塊
一般而言都是按74-82 83-91來切分JT板塊的,但是根據投資的角度來講,83年-84年無論從發行量角度,還是從題材角度來分析,更類似74-82年,尤其是83年的幾個關鍵品種:樂器、西廂記、旦角等基本和82年的青銅器等品種等同。
74-84板塊的主要特點是:
1)發行數量小,很多精品品種的最低發行量都在100萬-250萬之間,尤其是很多票充分考慮了通信的第一功能。信件消耗極大(畢竟當時老百姓還沒有安裝電話,沒有網絡,通信是第一異地溝通方式)
2)題材廣泛,設計精美,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以及當時人文背景。尤其是文革結束之后,很多優秀題材得以展現在方寸之間,比如體操、雜技、奔馬、齊白石、臉譜等等。
3)銷售渠道暢通、沉淀基礎好。我想大家都在懷疑為什么時代進步了,而郵政卻逐漸走向營銷的末路。雖然我未經歷過當年的銷售場景,但是聽一些年長的郵商描述,當時絕大多數的郵票都是隨便在柜臺就可以買到的,包括猴子版票。我認識的一個郵商以前集郵的時候就用面值買了很多版編號和JT票。銷售渠道的暢通使得74-84年的郵票大部分在通信中使用。
這些特點決定了對74-84年郵票的投資要采取和新郵完全不同的策略,對于我提到的三種投資類型都是適合的:
1)日常經營型,主要是指那些京滬以及分布各個省市經營JT的郵商,他們基本上都是利用各地之間的差價和時間上的價格差別來賺取利潤(賺錢的不2法則:資源產品的不對稱,即:地區差別價格、時間差別價格、數量差別價格、信譽差別價格等)郵商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交易量來維持正常的生活和費用支出,同時滿足資本積累,賺取更高利潤的需求。絕大多數郵商看到的永遠是差價,而不是看重貨源!他們對市場價格把握準確、及時。郵商是郵票行當里邊的生意人,生意人需要有敏銳的頭腦和果斷的思維,這些是做好經營的前提。另外一方面要成為日常經營型的郵商,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否則就無法接到一手低價的貨源。對于74-82JT票的經營現狀,我的個人判斷是:20-50萬資金+敏銳的頭腦+努力的工作+良好信譽的樹立=年100%的回報。
2)建倉投資型,主要是指在適當的地位對單品種或多品種郵票進行有量建倉,在適當的高位出手的投資人,郵商很少這樣操作,除非郵商有足夠的現金實力,否則日常費用+生活的壓力不會讓郵商采取這種方式作為自己的操作主要手段。而這種方式更適合那些有日常其他工作或者不能夠隨時關注郵市的投資者。舉一個例子,某投資者在2005年年底的時候以125元的單套價格購入30版西游記版票,現在的價格是175元,他已低于市場價格5元即170元的價格放入市場,他現在1年的投資回報就是30版×50套×(170-125)元/套=67500元人民幣,他的初期投資是187500元,大概年投資回報率是30%。但是提醒大家,這是基于郵票市場在最近1年走好的情況下。如果市場一直保持下跌則會同樣的虧損。這就要求建倉投資者要有很好的大勢大局觀,能夠有前瞻性的對價格做預期判斷。此外這樣的投資者一定要保持和郵商的良好關系,畢竟郵市是郵票行當的交易中心,貨要通過郵市進,也要通過郵市出,在郵市有良好的合作伙伴是投資成功的重要條件。進貨的時候要讓郵商賺錢,出貨的時候也要給郵商留利潤。因為郵商靠差價養活自己。
3)以郵養郵型,隨著網絡的廣泛使用,借助網絡營銷手段來達成郵票交易已經在郵票交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很多接近郵市貨源的集郵朋友完全可以借助以郵養郵的經營來降低收藏成本,這部分人本身就是集郵愛好者,為了降低收藏成本,可以通過適當的多進一些自己熟悉的郵品進行銷售,舉一個例子:比如本人喜歡奔馬郵票,網絡成交價格在120元/套,經過本人努力,從市場購入10套奔馬,單價是110元/套。經過網絡出售6套,成交價格120元。這樣剩下的4套的成本只有380元,單價相當于95元/套,這樣極大的降低了收藏成本,為未來郵品的升值空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做這種經營的郵友需要接近貨源、熟悉掌握郵品的價格,否則不但不能降低收藏成本,反而會使得收藏成本過高。另外就是以郵養郵的郵友一定要在郵品品質上下功夫,畢竟沒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品質也是一種優勢。
第二部分、85-91板塊
85-91板塊的主要特點是:
1)發行數量中等偏高,有一些品種發行數量適中,但是后期的發行數量就偏大,使得部分JT品種還處于打折水平。
2)題材廣泛,部分郵品設計精美,紀念題材郵票多(大多數人物票多是在這個階段發行)
3)銷售渠道暢通,沉淀基礎好。大多數郵票當時都可以通過郵局零售購買到。只是發行量較大,使得存世量較大。
這些特點決定了85-91的郵票投資要采取不同74-84的策略,因為無論從發行量的角度,還是從收藏者追求的角度,都是有很大的差別。收藏的樂趣在于其無止境和收藏難度。而85-91恰恰不滿足這樣的要求,對于大多數集郵愛好者而言,1套或者全套方聯1組足以。但是85-91有其好處是:產品需求廣泛(無論是人物票還是低端禮品需求),容易做到量,所以使得這個板塊有很大的投資機會。下面還是針對三種不同的投資類型進行分析:
1)日常經營型,很多初期集郵愛好者往往是從低價JT票開始的,那么83-91年冊(含85-91板塊)是他們購買的主要對象,因此日常經營中可以作為輔助盈利的手段之一。雖然83-91賺錢不是最多的,但是利潤率絕對要超過早期JT票品種。一般都是早期JT票的幾倍。這個階段的票可以充分促使經營者和收藏者建立很好的關系,集郵愛好者是最講感情的群體,無論是對郵票,還是合作的經營者,只要經營者以良好的信譽善待集郵愛好者,這個購買依賴性是很強的。尤其是那些年輕的收藏者,未來這些人是要成長的,是要擴大自己的收藏的。所以不要小看小票起到的作用。
2)建倉投資型,在85-91板塊中,依然有值得投資的品種:猛禽、風箏2等等,這些品種不但設計精美,而且深得收藏愛好者的喜歡,更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做到很大的量。猛禽從去年的13元左右到現在的19元,依然有50%的利潤,如果是同上面一樣的20萬左右投資,即使扣除出貨時價格空間的留存,總利潤也不會低于老JT的投資,只是85-91的出手會相對難一點,風險度會稍高一點,但是利潤率是絕對不低的。新郵炒作的人多的重要原因就是高風險換來的高利潤。除此之外,很多人物票大量發行在這個階段,所以是產品禮品需求的主要板塊,建倉投資是不可奪得的好的選擇,尤其是后JT發行的面值依然很低,同比新郵具有成本比價優勢。適當對一些熱門產品票投資是建倉投資的良好選擇。
3)以郵養郵型,其實85-91郵票的經營不太適合以郵養郵的,畢竟以郵養郵完全在收藏的領域之間經營。但是想參與的郵友可以獨辟蹊徑,比如選擇廠名來經營,選擇一些板塊來經營,還是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同比老JT是沒有什么優勢的。
寫了很多,不管是進行什么樣的投資策略,以下幾點只要把握好了,任何一種類型的投資都會增加成功的機會:
1)保存樂觀穩定的心態
2)保持良好的合作意識
3)更多的認識郵市朋友
4)量力而為,冷靜思考
5)郵市當中,信譽為上
6)精品永遠是精品
要寫的太多,寫的也不少,個人能力有限,無法把握好布局,僅供參考,更多請光臨我簽名的博客進行交流!
《慶峰視點》預告:
2006-2007年JTM投資策略深入分析報告(中)將主要分析一些具有潛力的品種(主要集中74-84年的JTM),研究其發行背景和最近幾年的價格變化,貨源變化以及投資前景。同時用簡單的例子說明如何利用對JTM的操作賺錢。
2006-2007年JTM投資策略深入分析報告(下)將主要分析當今經營JTM的郵商生存狀況和網絡JTM經營的新模式。
慶峰視點-我的眼光看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