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盼望的2006年新郵發行量和銷毀信息也于日前披露了,市場并沒有因此而掀起波瀾,反而仍然如故,在不溫不火的盤橫著。這也可以看出,為啥大家一味的在期盼己無實際意義的“利好”消息,因為大家期盼的是早就己經實施的東西了。其實,郵市大盤并不是沒有反映,只不過與大家期盼的相差甚遠罷了。指望郵市大盤在公布“利好”消息后幾天時間就有明顯的反映,本身就是心情太急,“撥毛助長”的做法能使行情長遠持續下去嗎?
郵市向好是肯定了的,這是資本市場周期性經濟復蘇的客觀要求,與郵政體制改革沒有直接的聯系,但郵政體制改革會更加促進郵市的健康發展,并逐漸在根除阻礙郵市發展頑結。事實也是如此,郵市低潮10年的原因是郵政舊體制下的政策所造成的,雖然近兩年郵政和市場的基本面在改善,但也不能說長期的頑癥在朝夕之間就會康復的,總要有過逐漸的修復過程。10年的郵票打折還沒有完全解決,郵票的使用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新郵預訂政策由“新郵預訂為主、零售為輔”過渡到明年的“新郵與零售并舉”,不能不說是郵政的一個進步。
要徹底讓市場康復起來,首先要讓郵票的價值回歸成為現實,不消滅打折郵票,不解決郵票的使用問題,要想有火暴的郵市行情是根本不可能的。炒新的危害性大家已經領教了,郵政內部腐敗之猖獗也暴露得體無完膚了。國家對郵政的要求和管理可能也會較以前更加規范和嚴謹了吧?改制后的企業性質的中郵集團,總要適應社會,按照企業的運作模式來展開經營活動了吧?
對這輪行情的期望值,不要僅局限于期盼“利好”公布上面,因為大家期盼的“利好”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為啥非得等—紙空文呢?大家心里擔心的無非是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漏洞而已,比如:銷毀徹底嗎?新郵發行政策明朗嗎?郵票打折問題何時解決呀?郵政內部腐敗如何抑制呀?炒新能有效控制嗎?對這些問題,有些我們不能去把握,但不去大量購買和炒作新郵,遠離新郵炒作、遠離高溢價郵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新郵炒作自會失去市場,失去炒作新郵的平臺。
這次公布今年一季度郵票發行量與銷毀情況,雖然沒有立即點燃市場行情,說明時機末到,也不在乎這幾天。從郵市今年運行的情況來看,點燃郵市導火索的時間不會太遠了,郵市筑底越充分,行情越能持久,猶如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彈得越高,橫有多長,豎有多高,道理就是這么簡單。越是在這個時侯,越要放松心態,只要選準了方向,就一直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