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年新郵共發行31套已成定局,若最后的“鐵路建設成就”、“中國郵政開辦110周年”、“烏蘭夫誕生100周年”3套新郵無小版張發行計劃的話,則今年預訂的的最后一枚小版張(含小型張、小全張、小本票)應是10月22日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小型張了。
縱觀全年的小版張發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小版張面值控制較好。只有一套面值突破10元,為年終郵人領取預訂全年的小版張(含小型張、小全張、小本票)不突破100元預訂金打下了基礎(《武強木版年畫》兌獎小版張、《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不在預訂之列)。建議:每套小版張的面值最好控制在10元以下,郵人是接受并歡迎的。
2.印制工藝上有創新。“運動項目(一)”采用了影寫加絲印,《犬》不干膠采用了膠雕加六色,《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采用了膠印加絹質等印制新工藝、新材料為小版張增色不少。建議:小版張可以成為新工藝、新材料的試驗田。
3.發行套數偏少。郵人可預訂的只發行了4套,與2004年的12套相比有較大的反差。浪費了幾個好的題材,如《全面取消農業稅》、《青城山》、《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建議:提供給預訂戶的全年小版張的套數以6至8套為宜,郵人反映設計出彩的或題材好的也可以在大版發行后再發行小版張,不必拘泥于與大版同時發行,避免遺憾。
4.發行時間過于集中。在3月19日發行了《犬》不干膠后,今年的預訂小版張就有3套與郵人見面了,顯得頭重腳輕。建議:合理分配發行時間,使亮點貫穿全年。
5.邊紙設計待提高。小版張上除了郵票的排列布局外,邊紙的設計與利用也顯得很重要。《民間燈彩》與《犬》不干膠的邊紙利用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更多與郵票主題相關的信息。而《丙戌年》小版張、贈送小版張、《武強木版年畫》兌獎小版張、《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就設計好得多,圖文并茂,惹人喜愛。建議:只要不喧賓奪主,深人挖掘題材的豐富信息,就一定能設計出人見人愛的小版張作品。
6.發行量偏大。從公布的《丙戌年》與《民間燈彩》小版張的發行量可以看出有點偏大,發行小版張的主要目的應是滿足集郵愛好者的需要,不是用來炒作的。建議:除了滿足預訂之外,控制供應各級地方郵政制作郵品的小版張數量,避免各級地方郵政將小版張加一個折就賣高價或直接投放市場參與炒作。
作者:常偉 文章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