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和1996年國內的兩次郵資上調,先后引發了1991年和1997年幾乎是“波瀾壯闊”的大行情。1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國家郵政局聯合發出通知,上調信函、明信片業務資費,信函資費,本埠由0.60元調整為0.80元,外埠由0.80元調整為1.20元。按常理,此次郵資調整,郵市也應該有所響應,多少也會向上走一走。然而,記者在成都市郵票市場卻遺憾地發現,今年郵資上調,市場不漲反跌。
郵資上調并非良藥 控量發行才是關鍵
郵市從1997年進入熊市后,為了扭轉持續低迷市況,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刺激郵市,但這些政策作用都非常有限,于是從今年起一改以往在郵票發行前公布發行量的做法,改為在郵品發行后半年才公布具體發行量,并將超過6個月發行期未售出的郵票進行銷毀。在這一政策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今年整個郵市出現了近十年來少有的牛市行情。然而,在10月24日國家郵政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套郵票的官方發行量比市場預期的要大得多后,郵市再度進入下跌通道,特別是新郵的表現最為突出。
如今,又來了一個郵資大幅上調消息,但這一消息出臺后,郵市仍然不容樂觀。近一兩個月的郵市,在失去了今年10月份以前行情機遇的背景下,無奈地顯示出調整態勢。從市場演繹來看,跌勢基本貫穿整個郵市,且有加重的情況。面對目前大多數新郵價格下跌的行情,郵票投資者也顯得一籌莫展。
“ 從理論上說,郵資上調,打折票的用處大了,利用率會提高,行情就會隨之產生了。然而事實上,打折票進入郵市的比例很小,對龐大的郵市而言影響也不大。加上現在通迅發達,郵票的消耗也呈減少趨勢,郵資大幅度上調更會嚴重影響用郵的積極性,而且對于集郵者來說,同樣也會付出更多的投入。同時市場上缺乏有效的熱點,沒有明顯領漲品種或板塊,加上今年股市、黃金等周邊投資領域表現較好,有部分投資者開始撤出資金,投資股市、黃金等。”郵商宋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年郵票市場持續低迷,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郵票發行數量過大惹的禍,郵資上調并非是挽救郵市的良藥。”
據記者了解,郵資上調后,對市場上的打折郵票的確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補足郵資差價的20分和40分面值跌價票價格基本上快速揚升到面值(以前市場價格僅為面值的7-8折),但一些熱點品種、小版張等郵品價格卻出現了滑落、調整、陰跌的局面。如“丙戌狗”大版目前的價格僅20.5元(最高價61元)、“丙戌狗”小版下挫到13元(最高價31元)。而前期走高的“民間燈彩”小版張、“犬”和“奧運項目(一)”不干膠小版張,其價格滑落到16元、16.2元和25元附近;此外,奧運板塊也出現下沉,如“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的運行區間已回落到60元附近,而一些小型張的跌勢也在延續,如“聊齋(三)”、“步輦圖”和“八仙過海”價格目前已經下挫到13.8元、12.8元和8.7元,“解放軍報”和“二炮”則更是回落至2.5元和1元。
郵票投資不能盲目長線投資方顯價值
據了解,郵票之所以能作為一個收藏投資品種,并有較高的投資回報,一方面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價值原則,另一方面,郵票還記錄了某些社會歷史事件,有文化附加值。最典型的是1980年發行的庚申猴年生肖郵票,它的票面價值每枚8分,但現在市場價格已經達到2400元/枚。因此收藏投資一部分郵票肯定有一定的經濟價值,而且部分郵票升值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也不能說投資郵票都能掙“大錢”,因為郵票的主要價值就在于其收藏價值,而收藏價值最終體現在其文化意義和稀缺性。如果一枚郵票在這兩方面都不具備就會因為保值增值功能差最終被歷史淘汰,因此,盲目認為靠收藏各種郵票就可以掙大錢是極不現實的。
據郵商李先生介紹:“從1979年我國郵市開始復蘇到現在,郵市已經走過了27個年頭,先后經歷了三次大的牛市行情。郵市人氣最旺的是1989年,可以豪不夸張地說,成都出現了幾近全民集郵的瘋狂,當時成都至少有上百萬的集郵大軍。但此后發行量被逐放大后,導致郵票投資價值急劇下降,郵市投資者也開始逐漸減少。1997年是郵市最后的輝煌,從那時起,郵市便一蹶不振。很多集郵投資者都因郵市低迷而套牢、割肉損失慘重。要不是今年上半年國內郵市走強,部分郵票甚至驚現牛市行情。不知道還有好多郵票投資者還沒有解套。”
面對投資收藏郵票的風險,李先生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投資收藏郵票就和炒股票一樣,要選郵票中的‘績優股’。因為郵市從1997年開始就一直不景氣,集郵隊伍也在減少,加之這幾年郵票的發行量也是較大的,從近幾年市場表現較好的郵品來看,價格走勢較好的郵品都是那些發行量相對較低、價格相對合理、文化附加值較高的潛力型郵票。作為一個收藏投資者除了在收藏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收藏技巧、鑒賞知識外,不要期望在短期內有很大的升值,因為郵票的價值要伴隨時間的推移才能體現出來,如果純粹為了短期投資而收藏,那可能適得其反。”
金融投資報:盧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