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似乎是質疑郵資票品的季節,筆者先后聽到了多種質疑郵資票品身份的聲音,現僅舉兩例。先是聽到質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本冊身份不明,理由:一是《中國集郵報》和《集郵》雜志刊登的新郵預報沒有加注“同時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1本”。二是在有關“長征”郵票設計訪談文章中,也沒有看到對紀念郵票本冊身份的確切表述。三是《中國集郵報》的一則廣告上,有這樣的字眼“國家郵政局隆重推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系列郵品之《壯舉 奇跡 史詩》紀念郵票本冊”,那么,系列郵品中其他的郵品又包括哪些?可是這一點又是模糊的。
后又聽到質疑《文房四寶》絲綢小版是集郵總公司私生子的聲音,理由是:第一,它的發行目的是為了供應各地集郵公司到北京錢幣博覽會上“圈錢”的品種,正規的發行渠道——2006年小版張的預訂戶不供應,就確定了它是中國集郵總公司的私生子,身份不正!第二,發行量有貓膩,到底是50萬,還是90萬版?
眾所周知,判別一個郵品是否真正的郵資票品,就看它是否國家郵政局發行。我們集郵愛好者如何判別是否國家郵政局發行?就是看國家郵政局關于新郵發行的公報,國家郵政局通過《國家郵政局公報》發布新郵發行消息,一般都是一套郵票發布一個公報,逐套發布。長征本冊是在公報中出現的,而且符合小本票發行消息另行加注的慣例,本冊是首次發行,它與小本票如出一轍,只不過是放大了數倍而已。僅憑此就可確認本冊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新郵資票品。至于《中國集郵報》和《集郵》雜志為什么沒有加這個重要的“注”,是何原因?筆者自然不清楚,一般來說,集郵報刊與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能夠事先得到將要發行的新郵信息,也許這次他們得到的尚未正式公布的信息還沒有這個注,而正式發布的公報加了這個注,后來他們又沒有收到增補的消息,也就懶得再作更正。以上僅僅是筆者的猜測,但愿事實如此。不管怎么說,新郵發行的消息都應以國家郵政局的正式公報為準,當其他新郵預報消息與其有差異時,也不能作為新郵發行的依據。至于訪談文章,內容是從作者個人視角出發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廣告上的字眼,更不作為憑,我們不是還看到過地方集郵公司制作的郵品,打出的廣告卻是國家郵政局發行。因此以廣告詞做論據來論證長征本冊的身份更是不恰當的。
至于質疑《文房四寶》絲綢小版為總公司私生子的理由更站不住腳,《文房四寶》絲綢小版毫無疑問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新郵資票品,其發行的方式與其出生身份是沒有任何關連的,如果硬要說《文房四寶》絲綢小版是有害郵品,也不能否認其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郵資票品身份,則不過發行方式有害而已。因此,將發售方式與其身份混為一談是會得出錯誤結論的。有關其發行量,國家郵政局尚未正式公報,50萬,90萬,或者更多,也不會妨礙其郵資票品的地位吧。
作者:長弓 文章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