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田村卡1800元一套的原由
文革時,孔子也是最出名的特別是連環畫"孔老二罪惡的一生"(由顧炳鑫 賀友直1974年繪)影響最大.正因為受文革的影響,孔子卡從一出生就很不順,就逃不過打折的命運,曾記得當時我單位進田村卡打電話我經手最多的就是他!因為他打折最大.后來很多又換卡了.
事實上孔子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
他從創立儒學的那天起,其命運就跌宕起伏,充滿了變數。2500年來,儒學所遭到的曲折難以計數,但是在遭遇曲折和坎坷之后往往又奇跡般地恢復生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儒學與儒學以外的思想文化進行了不斷地交流。由于文化交流,儒學既不斷受其他思想文化的影響,也不斷影響其他思想文化,保持了生命和活力,也使儒學的世界影響不斷擴大。儒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思想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甚至1988年在巴黎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一批國際著名學者和諾貝爾獎得主探討了21世紀科學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會議臨近結束時,1970年獲得諾貝爾物埋學獎的瑞典科學家漢內斯·阿爾文博士發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說,得出了如下結論:“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新儒學之“新”即在于它不是為封建專制主義論證,而是為中國的現代化論證的。新儒家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沒有導致近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的出現,這是事實。但這并不證明中國文化在本源上先天不足,中國文化并不缺少民主的萌芽種子,民主政治從根本上說應該是中國文化的精神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梁漱溟說:“但平等精神民主精神,在中國卻不感生疏。此其證據甚多,參看梁任公《先秦政治思想史》等書可得其概,不勝枚舉。大約在古代,則孟子所發揮最明徹不過,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是”[26]。熊十力在其晚期著作《原儒》中,借原始儒家發揮其民主思想,雖與學術規范相左,但于中可見新儒家會通儒學與現代觀念之一般。能十力將儒學傳統分為“大道之學”的傳統和“小康禮教”的傳統。他認為,孔子外王學的真相是“同情天下勞苦小民,獨持天下為公之大道,蕩平階級,實行民主,以臻天下一家、中國一人之盛。”[27]熊十力著重闡述了《易》、《春秋》、《禮運》、《周官》的外王學思想,指出以上四經中即包含有科學與民主思想的萌芽,如格物之學、發展生產工具、尊重知識,以及三世說、民本說等等。《原儒》附錄“六經是孔子晚年定論”認為,孔子早年服膺小康禮教,五十歲學《易》之后,在內圣外王兩方面都有了革命性變化,所創制六經與秦漢儒生改竄的六經,根本精神并不相同。后者擁護專制主義和私有制,前者卻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民主社會主義[28]。港臺新儒家的“返儒學之本開當代之新”,也體現了一種會通傳統與現代化的努力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傳統,儒學中所包含的不只是為特定社會形態和歷史條件所局限的特殊內容,而且還包含著超越特定社會歷史形態的普遍性內容。五四運動掃蕩了前一方面[30]④,新儒家則突出地強調了后一方面。在新儒家看來,儒家學說中所包涵的普遍性內容關涉到人類對自身存在的終極意義的體認,屬于形而上學和宗教的層次,它不僅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提供某種超越的智慧,而且在終極意義上決定著人類向人道和文明的進程。在這個意義上,新儒家是對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能從儒學中吸取的是其與現代生活適應的、有助于現代人認知世界、完善人格的普遍性智慧,而不是屬于過去時代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儒學才是現代的,而且是未來的和諧的。
當今高人正是看中了孔子這罕有的文化題材和獨有的社會(和諧)題材,又加上其特別的稀少及精美的連環圖才有了今天1800元一套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