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改革今年已經基本完成,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里,我們來看看日本郵政改革的過程,也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示。
改革前的日本郵政廳是日本政府里相當于副部級的部門。由于民營企業的參與和競爭,郵局的郵政業務量大為減少,連年出現嚴重虧損。例如:1998年財政年度日本郵政年度虧損625億日元,1999年繼續虧損,達到514億日元。為了“扭虧為盈”,日本郵政廳計劃在五年內裁員10%(1--1。4萬人),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2001年4月當選的小泉內閣等不及日本郵政廳的“五年計劃”,極力推行新的改革方案--結構改革。這項改革分兩個步驟:1 將國家事業改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行為,同時引進競爭機制,打破獨家壟斷。2 實現郵政事業的徹底民營化,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開展郵政業務。
2003年4月1日,第一步已經實現。正式成立了“日本郵政公社”,全面接管由政府主辦的郵政、郵政儲蓄、簡易保險三項郵政業務。“郵政公社”雖然是國家控股,但是卻依照民營企業運營方式,實行獨立核算,接受國家審計。為使“郵政公社”有危機感,還允許民間企業參與郵政事業,包括信件、小包裹、短距離郵遞業務。同時“郵政公社”還決定,將郵局職工的工資平均下降2。85%。總裁對此的解釋是:“企業虧損就要降低職工工資,這在民營企業十分正常,只有壟斷性的國有企業才會對此感到奇怪。”為了競爭,“郵政公社”學習民營企業開展靈活的經營,還引進了民營企業的人事工資制度,實行能力工資和目標管理。
近年來,郵局的確發生了明顯變化。郵局已經從衙門變得像個企業了。郵局職工過去一直是板著臉坐著,低頭辦自己的事情,對用戶不管不問,而現在出現了改觀,見到顧客過來會立刻站起來笑臉相迎。大廳里也多了幾位為用戶排憂解難的游動職工,而過去用戶只能跑到柜臺前去詢問。
2007年4月將啟動郵政改革第二步,既將“郵政公社”徹底改造為民營企業。完全擺脫政府的保護。如果“郵政公社”經營不善,不排除被其他企業兼并的可能。這就是日本郵政改革的現狀,比起我國的郵政改革確實有點殘酷。日本郵政改革能否全面取得成功,我們拭目以待。(2006年11月)
文章來源:畢氏郵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