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郵一度處于低谷的關鍵時刻,新一屆國家郵政局領導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健康發展集郵”的口號。而集郵業務要建康發展,關鍵在于培育市場,培育基礎客戶群,培育社會各界對集郵的需求,提高集郵者的忠誠度與信心指數。
如何做到這一點,結合本人平時了解到的情況及相關政策,特提出如下五點看法。
一是還本能。正確定位,還集郵本能。郵票是郵資憑證,同時又具有欣賞、收藏、保值、增值等作用。集郵是一項高雅的文化活動,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亦可視為郵政普遍服務的一面旗幟,在社會上有很高的認知度。為此,各級郵政部門應當始終把集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在它的功能上。通過廣泛宣傳,用心呵護、大力弘揚集郵文化,擴大集郵的社會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集郵的作用與意義。
二是強體制。強身健體,和諧發展。現在,各行各業均流行公司化、專業化經營。集郵也不例外,很多省、市都以不同形式開展了專業化經營。有的地方甚至試圖把集郵當作一個產業來運作。這些模式無可非議,關鍵是在政策與機制上如何恰到好處。筆者認為,在目前集郵仍處于低迷狀態卻又頗為社會關注,容易成為“焦點”、“熱點”的情況下,各級郵政部門務必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應給予集郵業務傾斜、扶持政策,給集郵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給一個“放水養魚”的空間,而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味下高指標,施高壓政策,其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不僅集郵本身不能健康發展起來,而且還會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
三是育市場。培育市場,保護消費。現在的集郵市場十分脆弱,國家郵政局應出臺政策,給集郵部門一個步入市場、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利于保護、培養、恢復集郵市場。一方面、誠信服務,堅決兌現各項政策,保護集郵者利益,盡快解決郵票面值打折問題。另一方面,實施強人治理戰略,不回避矛盾,著手解決諸如庫存積壓問題、紀特郵票在通信領域的不能正常流通問題等,還集郵者一個好的心態,使他們放下包袱,修復心理,輕裝上陣。
四是建網絡。許多優秀企業成長過程及諸多的成功經驗告誡我們,要培育市場,擁有更多的需求,就必須組建縱橫交錯、相互聯動的專職營銷隊伍與社會營銷網絡。要推介一項新業務、新品種,光靠集郵部門的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可以說,集郵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營銷網絡的組建。
五是用心經營。所有集郵從業人員應當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以人為本觀念,潛心為客戶服務。在市場開發上要立足三個重點,即重點業務開發、重點客戶營銷、重點時段出擊;在集郵品的供銷上抓住三個環節,即供銷前的市場預測、供銷中的優質服務、供銷后的情況反饋;在引導、誘導消費上推行三種策略:大客戶營銷預案,集郵協會理事、基層郵協組織發展集郵業務激勵辦法,集郵從業人員的集郵業務業績考核辦法。